首页 >出版文学> 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 (一)>第42章
冬,十月。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贤者不名,故孔父称字。督,未命之大夫,故国氏之。
[疏]“及其大夫孔父”。解云:此经之下亦有注。云“贤者不名,故孔父称字。督,未命之大夫,故国氏之”者,但考诸旧本,悉无此注,且与注违,则知有者衍文也。
及者何?以公夫人言及,仲子微不得及君,上下大夫言及,知君尊亦不得及臣,故问之。
[疏]注“以公夫人言及”。解云:即僖十一年“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是也。注“仲子”至“及君”。解云:隐元年秋,“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传云“何以不言及仲子?仲子微也”,彼注云“比夫人微,故不得并及公”是也。注“上下”至“问之”。解云:哀六年“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是国夏上大夫,高张下大夫。
累也。累,累从君而死,齐人语也。弑君多矣,舍此无累者乎?曰:有。仇牧、荀息皆累也。舍仇牧、荀息无累者乎?曰:有。叔仲惠伯是也。舍此,音舍,下同。
[疏]“仇牧”至“曰有”。解云:仇牧之事,在庄十二年秋。荀息之事,在僖十年春。注“叔仲惠伯是也”。解云:应在文十八年,但成十五年传乃言之。
有则此何以书?贤也。何贤乎孔父?据叔仲惠伯不贤。
[疏]注“据叔”至“不贤”。解云:成十五年传云“叔仲惠伯,传子赤者也。文公死,子幼,公子遂谓叔仲惠伯曰:‘君幼,如之何?原与子虑之。’叔仲惠伯曰:‘吾子相之,老夫抱之,何幼君之有?’公子遂知其不可与谋,退而杀叔仲惠伯,弑子赤而立宣公”,彼注云“杀叔仲惠伯不书者,举弑君为重。叔仲惠伯事与荀息相类,下得为累者,有异也,叔仲惠伯直先是杀尔,不知荀息死之”。以此言之,则叔仲惠伯不可与谋而见杀,非卫君而死,《春秋》不贤之,是以不书,故此注云“叔仲惠伯不贤”也。
孔父可谓义形於色矣。以称字见先君死。见先,贤遍反,下“形见”、“目见”、“斥见”、“见恩”并同;下悉荐反。
[疏]“孔父”至“色矣”。解云:孔父事君之正义,形见於颜色矣。
其义形於色奈何?督将弑殇公,孔父生而存,则殇公不可得而弑也,故於是先攻孔父之家。大夫称家。父者,字也。礼,臣死,君字之。以君得字之,知先攻孔父之家。殇,式羊反。
[疏]注“大夫称家”。解云:即定十二年“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是也。注“父者,字也”。解云:《谷梁传》文。注“礼臣”至“之家”。解云:臣死,君不名之,称谥若字也者,出《玉藻》文。殇公知孔父死,已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趋,走也。传道此者,明殇公知孔父贤而不能用,故致此祸。设使殇公不知孔父贤,焉知孔父死已必死?设使鲁庄公不知季子贤,焉知以病召之?皆患安存之时则设废之,急然后思之,故常用不免。死焉,於虔反,注同。
[疏]注“设使”至“思之”。解云:庄公三十二年传云“庄公病,将死,以病召季子。季子至,授之以国政,曰‘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将焉致乎鲁国’”云云是也。注“故常用不免”。解云:谓宋殇公不免死,鲁庄公不免乱。
孔父正色而立於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於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於色矣。内有其义而外形见於颜色,孔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是也。重道义形於色者,君子乐道人之善。言及者,使上及其君,若附大国以名通,明当封为附庸,不绝其祀,所以重社稷之臣也。督不氏者,起冯当国。不举冯弑为重者,缪公废子而反国,得正,故为之讳也。不得为让者,死乃反之,非所以全其让意也。难,乃旦反。严,鱼检反,本又作“俨”。重,直用反。故为,于伪反,传“为隐讳”,下注“不为讳”、“为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