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胸痛。柏实散方柏实、桂(去粗皮锉等分)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服。
治卒苦烦攻胸痛。薏苡根饮方薏苡根上一味。、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目录>卷第六十二膈气门膈气统论:论曰胸中者气之府,呼吸升降之道也。阴阳升降顺理。则气道通调。胸中乃治,喜怒寒热不调。则气聚于胸而为膈气,夫膈气有五。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是也。忧膈之病。胸中气结烦闷。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无力,恚膈之病。心下苦实满。噎辄醋心,食不消。
心下痞涩。积结在于胃中。大小便不利。气膈之病。胸胁逆满。咽塞不通。噫闻食臭。寒膈之病,心腹胀满。咳逆。膈上苦冷。脐腹雷鸣,食不生饥。热膈之病。脏有热气。五心中热。
口烂生疮。骨烦四肢重。唇口干燥。身体头面手足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水谷不消。
不能多食,羸瘦少气。此五膈为病之证也。盖人之和气。忧思恚怒寒热食饮。悉能伤之。致阴阳不和。腑脏生病。气痞于胸府之间,故曰膈气。诸方之论不一。又有十膈。证各不同。
大抵其发之源,不越于此也。
<目录>卷第六十二膈气门五种膈气:论曰人之胸膈。升降出入。无所滞碍。命曰平人。若寒温失节。忧恚不时。饮食乖宜。
思虑不已。则阴阳拒隔。胸脘痞塞。故名膈气。曰忧曰恚曰气曰寒曰热。五种虽殊。其为膈病则一。
治阴阳气不升降。痞气膈气。心痛腹痛。咽喉噎闷。气道不匀。呕吐痰沫。饮食不下。
大便秘利不定。或里急后重。腹痛不可忍。此药养气消痰。温中散滞。缓气丸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二两)、白术(二两)、吴茱萸(二两炒)、浓朴(去粗皮姜汁炙二两)、诃黎勒皮(二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阿魏(半两和面煨熟)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熟水下。不计时候。
治五膈气。胸中烦满。痞塞不通。心腹虚胀。心下结实。饮食不下。诃黎勒汤方诃黎勒(煨去核)、木香(各一两)、人参、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沉香(锉)、益智(去皮)、桂(去粗皮)、槟榔(锉)、枇杷叶(炙去毛)、荜澄茄、赤茯苓(去黑皮)、高良姜、白豆蔻(去皮)、白术(各半两)、前胡(去芦一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一十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以时候。
治男子妇人。五种膈气。及一切气。不思饮食。建中丸方白豆蔻(去皮一两)、胡椒(一分)、香子(炒)、高良姜(各三分)、甘草(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酱、人参、红豆蔻(去皮)、干姜(炮)、芎、藿香叶(各半两)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温酒或生姜汤嚼下。不计时候。
治五种膈气。豆蔻散方肉豆蔻(去皮三个)、木香、浓朴(去粗皮姜汁炙)、人参、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各半两)、甘草(炙锉)、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诃黎勒(三枚炮去核)、槟榔(二枚锉)上一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如茶点服。若入姜枣同煎。亦佳。能治气补劳。通血脉。益脾胃。
第6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