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黄汗两胫冷,又从腰以上汗出。腰、弛痛,如虫行皮中。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者,名曰黄汗。桂枝加黄、汤方桂(去粗皮)、芍药(各三两)、甘草(炙二两)、黄、(锉五两)上四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大枣二枚劈破。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复取微汗。须臾不汗者。食稀热粥,以助汤力。
治黄汗身肿发热,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出着衣皆黄。吴蓝汤方吴蓝、芍药、麦门冬(去心)、桑根白皮(锉)、防己、白藓皮、山栀子仁(各一两半)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未效再服。
治黄汗身体重。汗出不渴。汗沾衣黄如柏染。黄、汤方黄、(锉)、赤芍药、茵陈蒿(各二两)、石膏(四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豉(二两)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半两。水一盏半,入竹叶十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四五服。
治黄汗,身体热不退。大小便不利。茵陈蒿汤方茵陈蒿、赤芍药、甘草(炙锉)、木通(锉)、赤茯苓(去黑皮)、黄、锉(各一两)、大黄(锉炒二两)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大小便通利为度。
又方栀子仁、栝蒌(锉炒)、苦参(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醋渍鸡子。全用二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日四五服。
治黄汗、汗出如柏汁沾衣。身体虚浮。蔓荆子散方蔓荆子(二两)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井花水调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目录>卷第六十一三十六黄:论曰黄病有三十六种,所载名数虽同。而证候各异。皆非黄胆之比。求之于经。无所稽考。然此病中原之人未曾识,惟东南方往往有之,其状与热病相似。俚俗能辨之。先看其口中血脉,即知是黄。乃施点烙针灸。多致痊安者,大抵东南之域。其地湿,其气热。湿热相蒸。易成瘴毒,人感其邪。有此黄病。疗不及时,则伤害至速。灸烙方治。不可缓也。
心黄第一病患面赤口张。气喘多惊、饶睡。手脚烦疼。舌上疮生。心下急闷。不欲饮食。舌缩口干。七八日内,必发狂走。即是心黄。先烙上脘穴,次烙关元。及灸十八壮。若不瘥。再灸七壮,次烙背心下廉。及天窗,如不瘥者。宜服柴胡汤方柴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升麻、黄连(去须各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甘草(炙锉)、知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后饮少热粥。以助药力。汗出为度。
肝黄第二病患齿黄目如丹赤,口燥热渴。气力虚劣。身体青黄,即是肝黄。眼中血出。气息急者,不堪医。先灸肝俞。次烙心俞。及上囟。灸下廉次烙脐下三寸,次烙中脘阳明二穴。若不瘥,灸天窗及心俞各百壮。又不瘥。即作土浆服之。又不瘥。宜服知母汤。及灸烙百会。土浆方人粪(半盏用新汲水三升调入地坑中搅百遍滤取汁二合)、青蒿汁(一合如无汁干者捣末二钱上三味,和匀顿服。不拘时。
治肝黄。知母汤方知母(焙半两)、柴胡(去苗)、茵陈蒿、甘草(炙锉)、常山(炒)、鳖甲(去裙醋炙各三分)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豉一百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投入炼了猪脂半合,搅匀食前温服。吐利为度脾黄第三病患两颊生青,脉起目黄。齿龈皆青。唇黑生疮。通身黄色,鼻中煤生。心腹胀满。不下饮食。大便不通。即是脾黄,先烙颊上青脉。次烙脾俞及胃脘阴都穴,不瘥。灸脾俞百壮。
宜服猪苓汤方猪苓(去黑皮)、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栀子仁、朴硝(各一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第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