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第五十七心腹门腹内结强:论曰血气温则流通,寒则凝结,腹内结强者,风冷邪气积于腹中也,凝结而不散,与正气相击,上下流走,或按之有根,状如复杯,食寒则腹中硬满,妨害饮食,留滞经久则变结瘕。
治寒气结强,腹内疼痛。槟榔丸方槟榔(锉)、芍药(赤者)、桂(去粗皮)、干漆(炒烟出)、京三棱(炮锉)、蓬莪术(炮锉各一两)上六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生莱菔一块同嚼,温熟水下,不拘时候。
治脾胃气不和,累有伤滞,腹内结强,食已腹痛,饮食不化,呕哕恶心,胸膈胀闷,大便秘利不定。磨滞丸方木香、青橘皮(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一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三两)砂(醋熬成霜研炒一钱匕)、巴豆霜(炒半钱匕)上六味,捣罗四味为末,与、砂巴豆霜同拌匀,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早晚食后临卧服,大便溏利,即减丸数。
治寒气结强,日久不消。丁香皮煮散方丁香皮、京三棱(炮锉)、槟榔(生锉)、白术、姜黄、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当归(切焙)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生姜一枣大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治冷气不散,腹内结强,坚硬疼痛。白术散方白术、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人参、吴茱萸(汤洗焙干炒)、白茯苓(去黑皮)、麦(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沸汤调下、日三。
治腹内结强,攻冲腹痛。木香丸方木香、丁香(各一分)、肉豆蔻(去壳二枚)、补骨脂(炒)、荜澄茄、桂(去粗皮)、益智(芦巴(炒)上一十三味,除、砂外,捣罗为末,入、砂和匀,稀面糊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下,不拘时候。
治冷气不散,腹内结强。青橘煮散方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益智(去皮炒)、乌头(炮裂去皮脐)、槟榔(生)、威灵仙(去土)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温服、日三。
治冷气积聚,腹内结强、日久,攻筑腹内疼痛。丁香丸方丁香、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缩砂仁、桂(去粗皮)、木香(各半两)、槟榔(三枚锉)上七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后生姜汤下治腹内结强,不可按抑,饮食不化。平胃丸方杏仁(去双仁皮尖麸炒三十枚)、丹参(三两)、苦参、葶苈子(隔纸炒)、玄参(各二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以知为度。
<目录>卷第五十七心腹门胀:论曰内经谓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夫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二者不可相干,今浊气在上,为阴气干扰,清阳之气,郁而不散,所以、塞而胀满常若饱也。
治阴盛生寒,腹满、胀。吴茱萸汤方吴茱萸(汤浸焙炒)、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桂(去粗皮)、干姜(炮各二两)、白术陈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虚冷气满、胀。不能饮食,虽食不消,呕逆虚满,腹内雷鸣,下气。桔梗丸方桔梗(锉炒一两一分)、吴茱萸(汤浸去干炒)、白术(各一两)、桂(去粗皮三分)、人参炒)、干姜(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治腹冷、胀,及虚气不能食。茯苓汤方白茯苓(去黑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人参、白术、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五味子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
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