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漆(微炒一两)、水银(炼)、葶苈(纸上炒)、大戟(微煨)、郁李仁(汤浸去皮,炒)、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半)、甘遂、椒目(微炒各一两)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腹米饮下。未利,加至十五丸。
治膜外水气身肿。十水丸方。
本(去苗土)、泽漆(微炒)、大戟(微煨)、连翘、葶苈(纸上炒)、甘遂(微炒)芫花(醋浸,炒焦)、桑根白皮(炙,锉)、赤小豆(微炒各三分)、巴豆(去皮、心、膜,麸炒,出油尽一两)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饮下,不利加至十丸。
治膜外气。白牵牛散方。
白牵牛子(炒)、青橘皮(去白,焙,炒)、木通(锉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煎商陆汤调下,大便下黄水为度。忌盐一百日。
治膜外水气。甘遂饼方。
甘遂、大麦面(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以水和作饼子,烧熟,热服之。如不利,以熟饮投之;如利,以冷水洗手面即止。
<目录>卷第八十一脚气门香港脚统论:论曰风毒中人,随处悉能为病,偏着于脚何耶。盖五脏经络,心肺起于手十指,肝肾脾起于足十趾。地之蒸湿毒瓦斯。足先受之,久而不瘥。渐及四肢腹背头项。古人所谓微时不觉,痼滞乃知。所以谓之香港脚也。其证不一;或见食呕吐,憎闻食臭;或腹痛下利;或大小便秘涩不通,或胸中冲悸,不欲见明;或精神、愦,或善忘语错;或壮热头疼;或身体冷痛;或时觉转筋;或小腹不仁;或髀腿顽痹;或缓纵不遂;或肿或不肿;或百节挛急,凡是之类,皆香港脚候也,巢元方止论缓弱上气等八证。今详考方籍,有阴阳干湿之异证。江东岭南之异地,以至痰壅语涩,变成水气,与夫膏药渍浴等。方法匪一,故兼明而具载之,治法固多矣,唯孙思邈云。不得大补,亦不可大泻,终不得畏虚,故预止汤剂,此当为治法之最。学者宜加意焉。
<目录>卷第八十一脚气门风毒香港脚:论曰内经谓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寒暑风湿之气。皆本乎地。人或履之,所以毒易中于足也。因病从脚起,故谓之香港脚。又况五脏流注,脾与肾肝之经络,皆起足趾故有风毒香港脚之病。其证或见食呕吐;或腹痛下痢;或便溲不通;或胸中惊悸,不欲见明。或语言错忘;或头痛壮热;或身体冷疼。转筋胫肿,、痹缓纵,其状不一。治疗不可缓也。凡小觉病候有异,即须大怖畏。决意急治之,稍缓气上入腹,或肿或不肿,胸中逆满。上气肩息者,死不旋踵,宽者数日必死,不可不急治也。但看心下急,气喘不停,或自汗数出,或乍寒乍热。其脉促短而数,呕吐不止者死,故不可缓也。
治香港脚痹挛,风毒攻注腰脚疼痛。风引汤方独活(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当归(三分)、赤茯苓(一两)、大豆(二合炒熟)、人参(一两去芦头)、干姜(三分炮裂)、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石槲(一两去根锉)上九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匕,以水酒各半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风湿香港脚上攻胸腹,壅闷痰逆。木瓜丸方木瓜(一两干者)、陈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一两去芦头)、桂心(半两)、丁香(半两)、槟榔(二两)上六味。拣净捣筛为细末,炼蜜搜和成剂,更捣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陈橘皮汤下,空心午后,日可二三服,渐加至三十丸。
第2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