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不够,是因为自己没有牢固的基础。这样的结果,或者失道寡助,则势单力薄;或者自守之时被他人困扰,则会被诱惑;或者做事情没有成功,则泄气;或者混随于世俗邪念。要在这种情形中自拔,就需要有相当大的勇气和毅力,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否则,每天相聚闲谈,弄得嘴干舌燥,成了什么样子?
逞自己的一时的聪明,即便是圣人也不能使其有智慧;得用天下的耳目,即便是众人也不能将其蒙蔽。
当人的涵养不定的时候,从出生到死亡改变多少次呢?即便有知识的人,也还不能保证做什么样的人呢,因此学者的德性必须非常坚定。如果自己的德性坚定,任凭正常或变化、贫穷或显达、生或者死都一样;即使到了艰难困境,自己也会不为其所难。如果平时不碰到什么事情,怎么看都是好人,一旦遇到哪怕是极小的一件事,就露出本来的面目,倘若遇到大事、难事,还不知道变成一个什么人呢?所以古人不轻易谈笑,恐怕是避讳这个的缘故吧。
在独自一人时其行为可对鬼神,在和妻子在一起时候其行为一样端庄,这样才是有真正的学问和涵养。假如勉强在大庭广众之下,侥幸一时一事没有露出来本来面目,就称作贤人,就最好恐怕未必是这样。
光阴逝去不再来,从此再没有复回的时候。光阴积累,转眼已经白头衰老,这就是君子珍惜时光的缘故。然而珍惜时光也不是一样的,富贵的人珍惜时光而叹息荣华显贵没有达到极点,求取功名的人珍惜时光而叹息其事业没有完成,放浪的人沉溺于酒色来消磨时光,贪婪鄙陋的人苦心经营家业传给子孙。其中可取的一种,唯独是求取功名的人。其它三种人,为了那样的目的而珍惜时光有什么用呢?真正的君子担忧时光瞬息即逝,感叹义理没有穷尽之时,唯恐枉度此生,诚恐德性有所欠缺,不能在死去前达到尽善尽美。这才可以称为真正珍惜时光。所谓今日不再来,应该珍惜今日的时光,都是出于救火追亡的念头和践行尽性的心愿。唉!不怕没有时间,只怕放弃荒废了时间。如果没有浪费时间,就会其乐无穷,即便马上死去又有什么遗恨呢?否则,即使长命百岁,也不过是荒废年华而已。
自己不加强身心修养,而整日为毁誉而顾虑重重;自己不努力学习,而整日为荣辱忧心忡忡,这是学者的通病。
坚冰遇到烈火,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很容易被溶化,而用熟炭来溶化坚冰,就必须慢慢地进行;寒冷的水,又必须经过缓慢的过程而逐渐加温;加温后逐渐达到鼎沸,又必须经过缓慢的过程而蒸发枯竭。那么学业怎么会有一玖即成的道理呢?因此学者不要有求急的想法,不要忘记从容不迫以待积少成多的道理。
学问的关键,是必须把天道、人情、物理、世故认识透彻,再以自己心中独自的见解来分析。
与人为善,真是一个很好的念头。然而却不知头脑没有理路的人,冷淡而没有感觉;道不相同的人,佛逆而不入。勉强乱干一番,是我们应该加以戒禁的。孔子启迪奋发、三思,对普通人不讲过深的道理,不就是诲人不倦吗?
兼收并蓄百家学说的人,多数人有浩瀚的言辞;唯独研究一家观点的人,多数有独到的见解。学者欲图以有限的能力,博览书海的津涯;以自己鲁莽的心情,来探究学识深蕴的真谛,那不是太难了吗?因此学习一定要有所选择。
善于学习的人就像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一样,摩肩顿足地一步紧跟一步地向前走。
有远大志向的人应该兼修并蓄百行百业,争取达到万善俱足的境地。如果固步自封,有了一点知识便沾沾自喜,就不会有进步。
学识有一点欠缺,就会有一点障碍。比如分段挖河一样,有一段界土没有通开,那一段水就流不过去,必须将其冲开,要一点障碍也不能留。涵养有一份欠缺,就留下一份气质。比如要将炭烧熟,有一分木头没有烧透,就仍会冒烟,必须将其烧透,没有留一点烟才行。
除了中庸以外,没有任何道理;除了恭敬以外,没有任何学问。
第5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