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呻吟语>第128章

第128章

自己没有才能又不让有才能的人去做,甚至对人进行迫害;自己作恶却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对人进行诬陷;自己贫贱而眼红别人的富贵,甚至对人进行破坏。怀有这三种妒忌的人,是最危险的害人者。
在患难的时候心情安乐,在贫贱的时候心境充实,在不得意的时候心胸广大,这样就会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泰然自若就。以深渊狭谷来看待康庄大道,以痼疾沉疴来看待强壮健康,以突然事变看待太平无事,这样就会在任何环境下都平安稳定。不怕在熙熙攘攘的京城中没有像泉石那样淡泊名利的决心,只怕在回到山林中隐居时又被熙熙攘攘的京城名利所动摇。
积累过分的威严与积累过多的恩惠,两个都会引起灾祸。由于积累威严引起的灾祸可以得到补救,由于积累恩惠引起的灾祸则难以补救。积累威严以后,只要放宽一点就会使人安定,给予一点恩惠就会使人满足;积累恩惠以后,一旦不再施恩惠就会被人以为待其疏薄,刚刚少了一点就会被人继续下去;亲爱到了极点就会溺情纵欲,溺情纵欲就会引起难堪。不能继续下去的时候就不要再进行,那么威严与恩惠也会减退。因此威严减退能够增进福泽,恩惠减退能够引起灾祸;恩惠增加会招来福泽,威严增加会导致灾祸。圣人不轻易给予他人恩惠,是因为爱人之心已经达到了极点,必须以这种方法来调剂人们的感情。
人们都知道“少”是该担忧的,却不知道“多”是该担忧的。只有大智的人担忧“多”.
众人都厌恶的一定去检查,众人都喜好的一定去检查,这是很容易做到的;自己厌恶的必须去检查,自己喜好的必须去检查,这是很难做到的。
要具备人情、物理、事体、时势、权变、精细、广阔的见识。这些见识不可能都被完全具备,其中权变的见识最为困难,广阔的见识最为可贵。
圣人的道理,其基本原则是不违背人情,但是也不力求顺乎所有的人情。人情是没有止境的,完全顺乎人情不但不正确,而去也不可能。因此正人君子只是务求合乎道理。
施予帮助的人虽然无私,但我常常尽量减少请求,这叫做“养施”;给我回报的虽然无私,但我常常不敢接受,这叫做“养报”.这样做不尽人情,但是却是有利于保全交情的方法。
指责他人的时候,当对方有五分的过失,就只指责其三四分,这样不但使对方有余悸还可以使其心服,无法辩解,倘若指责到了五分的时候,就把对方刺伤得体无完肤,而自己也没有了拯救的心情。假如再多指责一分,就给了对方自我辩解的根据,对方以这一分推翻了其余的五分,而自己因为贪得这一分失去了五分。这种话是欲责备他人者最要戒禁的。
见到利益就向前,见到危害就退缩,与他人共同建立的功绩却专门抬高自己,与他人共同犯了过错却一味推卸给他人,这是小人的常态,对于大丈夫来说却是可耻的行径。不管对方怎么薄情,而自己用诚挚来使其感化,那么激情的人就会感到惭愧,反而与自己和好,甚至对自己的感情非常实在。如果因其薄情而仇视对方,再以同样的薄情来回报,那么自己和对方都不对了,只是分先后而已,可到什么时候能得到解释呢?这是庸俗者的行为,正人君子是不那样做的。
宽恕他人有六个方面:对方见识有不道之处,对方见闻有失真的地方,对方力不能及,对方有难言之隐,对方偶然疏忽,对方有其他的意思。先因六个方面宽恕对方,再不悔改,则可以责备。基于这个思想,君子总是先教人而后指责人,先体谅人而后对人发怒。
诚挚真直的朋友难得,而自己却用忌讳过错的表情加以拒绝;诬陷的人不少,而自己却用喜谀的意态加以接受。唉!想不一天天进入恶也困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