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饥驱海上,从清季到今,一刹那已二十五年了。此二十五年所经过的过程中,心所接,目所触,耳所闻,奇奇怪怪,事事物物,也不知其凡几,真是沧海变桑田,华屋成山丘,仿佛近之。偶一追溯,备极感喟。现在只凭脑力记忆,或朋侣述告,或读书所得,一件件、一桩桩,赤裸裸的描写出来。因为没有统系的演述,故名《上海鳞爪》。
先吾而作这种体裁之书,前有梁任公的《外交鳞爪》,后有徐志摩的《巴黎鳞爪》。但是二公底作品,一记坛坫上之琐闻,一述异国的杂碎,与余所作体裁似同,取材则异。盖《上海鳞爪》包括上海全社会的形形色色,虽至一事一物、一人一传,亦尽量地搜求。在大体上,或关掌故,或系人事,或志风土,或记典章,或述秘密,或已往,或现在,都一一写出,与专记一事,和摭拾外国风光者,截然不同。
本书记载各事,偏重于租界方面,因余居于此,食于此,服务于此,租界上的情形,比较的明了一些,是以记载独多。至其它方面,闻见较少,而演述也较稀,不过举一反三,可概其余了。
书的体裁,虽无统系,实则每篇均有子目标出,自首至尾,都告段落。阅者目谓传述固可,秘史亦可,如目谓笔记更无不可。
惟是余心为形役,草草劳人,往往手忙脚乱地仓卒写来,错误阙漏,在所难免。甚愿明了上海社会情形的同志们,加以匡正,则不禁焚香祷之,跤予望之。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九月
1.上海的人口与贸易额
上海本濒海一县治,三面临海,一面依陆,未辟租界以前,也不过普通一县治。自从清朝道光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应英国的要求,成立《南京条约》,开放宁波、汕头、福州、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港口,迄今已近九十年了。最初即一八五零年的英租界,沿岸建筑不过五十英尺,界内仅有住宅两处,海关和仓库而已。过了两年,开始建筑住屋、开辟道路和设置码头等工作。起初收入月不过五千元,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现在已有惊人的改变。
起始的贸易额,年输入四百三十万两,输出一千零四十万两,两项合计还不到一千五百万两。到了民国十八年,贸易的总额已达九亿九千八百万两。公共租界的收入,也有一千二百四十七万两,支出九百四十四万两。全沪人口数,已超过三百万了。
在许多人口中,当然以中国人为最多,日本人次之。兹据最近调查,各国留沪人口,日本计二万四千一百廿九人台湾九百零五人,朝鲜四百十二人,英国六千二百廿一人,法国四千五百十九人,美国一千六百零八人,俄国三千四百八十七人,印度一千八百四十二人,葡国一千三百三十三人,还有德国、比国、荷兰、瑞典、土耳其等国人数最少,各约数百人,国别共有四十国之多。
2.复杂之社会
上海为通商大埠,中外毕集,人口繁夥,年有增加。据最近调查,全沪人口已达三百数十万。试以如许人口中调查其籍贯,不但全国二十二省均相与偕来,即欧、澳、非、亚各洲人民也俱完备,不过有多少之分别。人种既不同,籍贯又各异,因此一家之左右邻居,向例不相往返,不通红白。甚而一屋之中,同居的虽多至数家因房价昂贵,一家负担不起,将一室中的余屋分租于人,即俗呼“二房东”、“三房客”之称,也仅点头答礼而不问姓氏者。其复杂与奇特情形,实为内地各处所无,揆诸亲邻善仁之意则相去远了。
3.日本在上海经济力之发展
虹口到杨树浦迤逦一带几十里地方,差不多已为日人贸易和居住的势力范围,纺织公司林立鼎峙,如东洋纺、钟纺、东华纺、同兴纺、上海纺等。由杨树浦再上些,便是日本邮船码头,如汇山码头、大阪商船码头、满铁码头等。沿黄浦滨的建筑物,如正金银行、台湾银行、日清汽船公司、三菱三井两株式会社,都是厦屋巍峨,气象万千。还有沪西小沙渡的各纺织厂,也有好几家。
日人的事业,除邮船、绸布、食料、杂物外,以纺织业为最盛,有内外绵、大日本绵、上海纺织、日华纺织、裕丰纺织、丰田纺织、上海制造绢丝等各大工场,织机有一万座以上,占吾国纺织业十分之三,所雇华工共计五万多人。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