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有加减法见少阴下编本条下)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清酒浸)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上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承气者。用以制亢极之气使之承顺而下也。伤寒秘要曰。王海藏论云。仲景承气汤有大小调胃之殊。今人以三一承气不分上下缓急用之。岂不失仲景本意。大热大实。用大承气。小热小实。用小承气。实热尚在胃中,用调胃承气以甘草缓其下行而祛胃热也若病大用小。则邪气不伏。病小用大则过伤正气。病在上而用急下之剂。则上热不除岂可一概混治哉节庵论小承气曰。上焦受伤。去芒硝恐伤下焦血分之真阴。论调胃承气曰邪在中焦不用枳实浓朴以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然此汤独可用芒硝以伤下焦乎。吾未闻承气汤有主上焦者。未闻调胃承气之证。至于坚而燥也。仲景调胃承气汤证。八方中并无干燥。不过曰胃气不和。曰胃实。曰腹满。则知此汤专主表邪悉罢初入腑而欲结之证也。故仲景以调胃承气收入太阳阳明。而大黄注曰酒浸。是太阳阳明去表未远其病在上。不当攻下。故宜缓剂以调和之。及至正阳阳明。
则皆曰急下之。而大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洗是洗轻于浸微升其走下之性以和其中。至于少阳阳明。则去正阳而逼太阴。
其分在下。故用小承气大黄不用酒制也。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浓朴(半斤去皮炙)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浓朴(二两去皮炙)枳实(三枚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桃核承气汤:桃仁(五十个去皮尖)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大黄(四两酒浸)
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抵当汤:水蛭(三十个猪脂熬黑)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大黄(三两酒浸)桃仁(二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抵当丸:水蛭(三十个猪脂熬黑)虻虫(二十五个熬去足翅)大黄(三两)桃仁(二十个去皮尖)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
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茵陈蒿汤: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麻仁丸:麻子仁(二升蒸胭去壳)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浓朴(一斤去皮炙)
杏仁(一斤去皮尖熬作脂)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
此治素惯脾约之人复感外邪。预防燥结之法。方中用麻杏二仁以润肠燥。芍药以养阴血。枳实大黄以泄实热浓朴以破滞气也然必因客邪加热者用之方为合辙后世以此概治老人津枯血燥。之
结但取一时之通利。罔顾愈伤其真气得不速其咎耶。
第7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