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阳脉紧。而浮。浮为虚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则气动膈气乃下。少阴脉下出其阴肿。
大而虚也。
膈中之水气因火击动。所以肠鸣转而下泄。则脾胃虚寒。可知若少阴。脉不至则下焦虚寒。不能营运水气必致留结阴。分而为阴肿虚大也。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脉滑为哕者。胃虚不能散水。水结中焦。逼虚火上逆故为哕也。脉浮必衄者。浮为表邪。不散邪郁上焦必迫血上行而为衄也。胃气素虚之人。误施辛温发。散则虚阳将欲外亡。所以脉浮鼻燥。皆缘责虚取实之故也。此与误发少阴汗者。
同科而减等。少阴少血动其血。则下厥上竭而难治。阳明多血但患未已耳。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大汗出。
水得寒气冷。必相拣其人则。
寸口脉浮为表邪。而反下之为逆矣。以其人阳气下陷故不为痞结而但肠鸣即当将差就错内和其气而反与之水寒。其胃致水气相搏且夹带浊饮上乾清气故令也。胡其章曰大则为寒。寒字当作邪字看。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营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此言卫虚营盛气衰血热三焦之火失其常度并热于守经之血而妄行故为崩下不止耳。
寸口诸微亡阳诸涩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胃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口急不能言是脾藏血少不能上通于心气也。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阳微阴胜加之多汗阳气愈虚也。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肾中真阳之气不能统于周身。则阴气上迫于阳位。所以宗气郁聚血结。心下阳气。因而不伸。陷入至阴之地。周身有阴。无阳遂至不仁。而厥也。治当刺期门以下。结血刺巨阙以行宗气。宗气布而阳气。自复厥自退矣。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第6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