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评∶惊则气乱、扰动。肝火上逆。其人心气素虚。内有伏痰。肝胆木火乘虚凌心。
而怔忡心悸也。宜以清心涤痰降火之剂。此治心虚有痰。因惊而怔忡者。的是良法。以上四条。由虚而心悸。
呕吐(新法兼参叶案)属性:按灵枢经脉篇云。足厥阴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夫木动必犯土。呕吐出于胃。而致病之由在肝。胃病治肝。不拘伤寒杂症皆然。不可专以胃火胃寒为治。
邵评∶呕吐为胃气上逆。其胃气之所以上逆。因肝木犯胃所致。夫呕吐之因不一。有胃阴亏者。有胃阳虚者。有胃火盛而热邪内结者。有胃中寒而浊阴干犯者。有胃中有痰饮而气不下降者。虽有多因。总因肝火上升。乘虚犯胃。以木土相仇。肝木克土。而顺乘阳明也。治呕吐者。当两和肝胃为法。
肝火犯胃凡痞胀。食入即吐。并呕酸水。口渴舌黄。此肝火犯胃。恒因恼怒而得。
宜吴萸、川连、半夏、茯苓、浓朴、枳实、姜汁、竹茹之类主之。
邵评∶此方平肝火而和胃。最效。
胃火冲逆凡阳明热病。舌苔燥黄。烦渴呕恶。脉来洪滑。米饮入口即呕。惟凉水可纳者。宜白虎汤。重加活水芦根主之。
邵评∶此方清胃经火热。极效。
肝火冲逆
凡伤寒热盛之时。自觉气自左升。呕吐。勺水不纳。脉弦数。舌燥刺。或呕吐酸苦黄水。此肝火上乘于胃。宜左金、半夏、陈皮、黑栀、(姜汁炒)茯苓、椒梅等。降之泄之。或用姜汁炒川连。或用吴萸汤炒川连。治呕最验。
胃脘阳虚凡食入呕吐。或纳少不变。脉细小而弦。或右脉弦大。脘中满痛。大便欲解未通。此胃脘阳虚。肝木未亢。治宜专益胃阳。人参、半夏、茯苓、陈皮、干姜、吴萸主之。
胃气不降夫脾主升。胃主降。若因怫怒动肝。肝木犯胃。胃阳受伤。不能传及小肠。变化失司。
大便不解。纳谷不饥。吞噫酸水。甚至胃底酿积之物。上涌为吐。此胃气不主下行故也。法当温胃阳制肝逆为治。宜熟附、干姜、白芍、吴萸、枳实、炒白粳米主之。
邵评∶脾以上升为宜。胃以下行为顺。因怒动肝。肝逆乘胃。胃气不得下行。食不变化。挟肝火上升而呕吐也。此与上条不同。上条只胃脘阳虚。无肝木乘侮。专理胃阳为治。此则胃阳受伤。因怒而肝火上升犯胃。故吞噫酸水。酸为肝味也。
胃升不降。甚至胃底上泛。涌逆吐出。其胃阳之衰弱已极。肝木之亢逆莫制。几有胃阳虚脱之变。急当温胃通阳。制肝降逆为治。
肝逆犯肺
凡病气自左升。腹中膨胀。呕吐涎沫酸苦黄水。则咳呛不已。此肝气逆乘。过胃犯肺。法宜制肝和胃。须陈皮、半夏、茯苓、川椒、乌梅、萸汤炒川连。姜汁炙枇杷叶主之。
第7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