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评∶此与上条合。是伤寒而成吐血。上条寒邪在表。失于表散。寒郁化热。入里伤络而吐血。此条内有伏火。寒束于外。火逼伤络而吐血。学人最宜甄别。
有因风温之邪。误汗动血。有因三阳热盛。沸腾经血。皆致吐衄。凡见眼闭目红。神昏语乱。烦躁漱水。皆热伤血络之症也。宜犀角、生地、丹皮、山楂、川郁金、净银花、赤芍、连翘、川连之属。以清络中之瘀热。大便秘者。加制大黄尤妙。
邵评∶此风温症误用辛温发汗。热盛伤营而吐衄之正法。与前二条伤寒吐衄不同。
若兼胸满而痛者。血瘀于络也。当攻之。犀角、生地、归尾、桃仁、赤芍、楂肉、青皮、降香、大黄之属。行之清之。
邵评∶此治瘀血阻于络中之正法。
有误发少阴之汗。动其经血。从口鼻耳目中出者。名下厥上竭。不治。有暴吐臭腐之血。名内溃。不治。
蓄血(述古)属性:凡太阳病不解。其邪由经入腑。热结膀胱。则血凝蓄。血瘀则心气结。其人故如狂。
血自下者愈。邪从血下而解也。其外不解者。当先解其外。宜桂枝汤。外已解。但少腹急痛者。是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下之。
邵评∶太阳邪热。不从表出。随经入腑。腑者膀胱也。腑有余热。则经中之血。与热相搏。蓄于下焦。名曰蓄血。热邪上熏于心。故其人如狂。若血不结而下出。则热随血下而愈。如不愈。而少腹急结者。必用攻法以去之。欲用攻法。须先审其外症。如外不解而攻之。血虽去。而外邪复入于里也。故必先解外邪。外邪已。而但少腹急痛者。是蓄血也。用桃仁承气汤。以下血散热。乃先表后里之治法也。然此治蓄血之轻症。
太阳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脉微而沉者。病邪向里也。反不结胸者。热结下焦也。其人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以太阳随经瘀血蓄于里也。抵当汤下之。则愈。
同一蓄血。桃仁承气治瘀血将结之时。抵当治瘀血已结之后。
邵评∶太阳六七日。表症仍在。而脉微沉。是经邪陷入太阳之府也。反不结胸而发狂。其邪不在上。而热瘀下焦血分也。夫蓄血而致发狂。热势攻心。非用单刀直入之将。必不能斩关取胜。是舍抵当逐血一法。更有何药破其坚垒哉。然此蓄血之重症。故用抵当汤直攻其血。而罔顾表症。与上条先表后里不同。
又评∶此条经文表症仍在下。当有而反下之之句。误下。热邪自经入腑。结于膀胱而下焦蓄血。不成血结胸病。则知觉昏昧。故发狂。此经病传腑。表病传里。气病传血。上焦病而传下焦也。少腹居下焦。为膀胱之室。瘀血留结。故硬满。小便自利者。病不在气。而在血也。下其血而气自舒。攻其里而表自解矣。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此湿热不行之故。小便自利。
其人如狂者。血症谛也。
邵评∶身黄脉沉结。少腹硬。水病血病皆有之。小便不利。知水与热结。为无血而有水。五苓散症也。若小便自利。其人如狂。乃热与血蓄于下焦。为有血无水。抵当汤症也。故太阳热入膀胱。有水结血结之分也。
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盖心主血。血凝。则心气结。而失其官矣。故喜忘。此素有瘀血。非伤寒所得者。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以浮血随便而下故也。俱宜抵当汤下之。
第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