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常乘气分中。风兼二气自从同。舌将黄白形中取。得诀才将脉症通。
邵评∶寒湿风湿二气。只入气分。不入营分。风温之邪。则由气入营。辨其舌苔。黄白者。邪在气分。
红绛者。邪入营分。再以脉症参之。
寒湿二气。都入气分。风兼寒湿。亦入气分。风兼温热。或入气分。或入营分矣。气分之邪。于舌之黄白取之。营分之邪。于舌之红绛取之。得此要诀。再将脉症兼参。病无遁形。
温邪暑热走营中。兼入太阴气分同。吸受心营并肺卫。暑温挟湿卫营通。
邵评∶温暑二邪。从口鼻吸入。或入心营。或入肺卫。湿邪由肌表而入。常走气分。若湿兼暑邪。
则营卫俱入矣。
温暑二气。常入营分。兼入气分。盖温暑都从口鼻吸入。则上焦先受。故或入心营。或入肺卫。或先卫后营。惟湿邪常走气分。必暑挟湿。湿挟暑。则三焦营卫通入矣。
邵评∶二条论寒湿温暑之入气入营。
伤寒入里阳明主。热病阳明初便缠。先白后黄寒化热。纯黄少白热蒸然。
邵评∶此热病是伏气所发。初起即从阳明而达于外。与感而即发之温病。自外入内者。自是两种。不可混治。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伤寒由表达里。故在表属太阳。入里即属阳明腑病。热病自内发外。借阳明为出路。
故初起即在阳明。但看舌苔先白后黄者。伤寒由表达里。寒化为热也。若初起纯黄少白。或黄色燥刺。
是热病发于阳明。由里出表。热势蒸然。内盛也。更参外症。初起恶寒发热为伤寒。壮热无寒为热病。
邵评∶伤寒由表入里。先太阳。后阳明。故舌苔先白后黄。见症初起恶寒。热病自里出外。初起即从阳明为出路。
故舌苔纯黄少白。见症壮热不寒。胸腹灼手。以此为辨。最为粗确。
热病无寒惟壮热。黄芩、栀、豉、古今传。恶寒发热伤寒症。发汗散寒表剂先。
邵评∶此条亦伏气所发之热病。切不可辛温发汗。宜用栀、豉、黄芩、等方。清解少阳阳明。若是伤寒。可用表剂发汗矣。
凡温热之症。不可发汗。如仲景阳明病之栀豉汤。少阳病之黄芩汤。皆可通治。
少阳温病从何断。舌绛须知木火燃。目赤耳聋身热甚。栀翘、犀角、牡丹鲜。
邵评∶舌绛赤。外症耳聋目赤者。是温病从少阳而发出也。当清解木火之郁。与伤寒少阳症之可用表散不同。故忌汗散。
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