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暑兼感寒
小暑后。先触暑邪。复感寒邪。而病身热头痛。恶寒烦渴。无汗。或自汗。脉虚数。舌苔白者。此属伤暑后复感寒。邪在肺胃间也。宜紫苏、薄荷、香薷、青蒿、滑石、浓朴、通草之类。腹胀加枳实、腹皮。挟食加楂肉、青皮。舌黄干呕。加姜制川连。
邵评∶先受暑邪。后感秋寒。抑遏肌表。其症身热烦渴自汗。暑邪也。头痛恶寒无汗。表寒也。是肺胃先受暑热。表复外感寒邪。表里俱病。当内清暑邪。外散表寒为治。
劳役辛苦之人。日间冒暑。夜间乘凉。而病头痛寒热如疟者。六和汤加减和之。
邵评∶中气虚弱。内暑热而外寒凉。表里均病。故有寒热头痛等见症。体虚挟邪。以扶正清暑散寒为治。
冒暑兼停饮有因暑热而饮凉水太多。以致水停心下。遏伏暑邪。证见大热烦渴。胸膈痞闷。
或兼喘急。小水不利。或身重疼痛。右脉微弱。仲景用一物瓜蒂散吐之。如用五苓去术。加紫苏、浓朴、通草、散而利之。亦解。舌黄燥者。加入制川连。
邵评∶此水邪郁令火。而为中
之症。由夏令火热。以水灌洗而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仲景用一物瓜蒂散。以去上焦之水。饮水太多。停于心下。遏伏暑邪。则热渴烦痞。火气上逆于肺。则喘急而小水不利也。冷水闭汗湿而滞阳气。故身重疼痛。暑伤元气。则右脉微弱。以饮冷水灌冷水。俱郁遏阳气。
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也。用瓜蒂以去上焦水饮。则肺气通行而水自散矣。后人用五苓散加减。亦通阳利水之治耳。舌黄燥。其邪已入中焦。阳明胃热。故加川连。
冒暑兼伤冷有因伤暑口渴。恣食生冷瓜果。以致寒包暑邪。宜六和汤。去人参、扁豆。加楂肉。
凡胸腹闷痛。舌苔中白边红。气口脉微弱。而身大热者。此即寒包暑之暴症也。若缓发。非疟即痢矣。
邵评∶暑为阳邪。热灼津亏。则多口渴。渴则饮冷。恣食瓜果生冷。伤脾胃中阳。郁遏阳气。
以致暑不能外出。此因暑而自致之病。非暑伤也。盖冷物滞于中宫。阳气不得伸越。故胸腹闷痛。舌苔中白边红者。寒抑热邪也。中虚邪滞。则脉微弱。身大热者。暑也。寒郁暑邪。用六和汤和中消邪。加楂肉以化冷物之积。
暑挟湿凡暑必挟湿。湿为重浊之邪。暑乃熏蒸之气。热处湿中。湿热相蒸。阻于气分。当治在手太阴。若治不中。其邪无处发泄。则渐走营分。侵入血中。其症神昏谵语。舌色绛赤。
或咯痰带血。若上蒙清窍。则耳聋无闻。上焦不解。蔓延中下。则胸腹板闷。二便不利。即为湿温重症。
治当急清三焦。如滑石、石膏、寒水石、杏仁、银花、竹茹、枳实、通草、金汁之类。嗣用犀角、连翘、银花、鲜地、元参、川贝、知母、淡竹叶、绿豆皮之类。清营分以养胃阴。
第10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