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之病伤寒为多。伤寒之书仲景为圣。夫以一病而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详已恶乎广哉。不知仲景之书本于内经热论。其言六经传变。非不辩且晰也。仲景复推展以成书。因是以有王叔和之增益。因是以有成无己之注解。
盖愈推则愈广焉。则余之补阙略订讹谬而为是书也。非无自矣。且夫伤寒之病。多由时气。则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不可不详释也。伤寒之病必传经络。则十二经之在手足者。不可不兼图也。伤寒之病非一证则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不可不反复穷究而为之推衍附益也。伤寒之病。间用针刺。其法近世罕见。则热病之五十九穴。不可不备录也。
余独怪世医徒取节庵一编。无他乐其简耳。然昔人方论皆有奥义存于其间。使不深察其意尝有失之毫芒而死生顿易者矣。
余非不惮烦也。正恶夫世之乐于简。而轻视民命者。往往误而杀人也。则是书之补前人所未补。发前人所未发者。曷可少哉其曰伤寒。非寒者。盖寒病则治以热剂热病。则治以凉剂。此自然之理也。伤寒之病名虽为寒。其所见之证皆热。
窃恐后人执伤寒之名而误投热剂。故曰伤寒非寒也。至感真寒而深入三阴者。特十之一二耳。此其所见之病皆寒。而与热证迥异。则名之曰真寒。而别为编。
康熙庚申重九长洲汪琥苓友自序。
一此书之成专。以辩注仲景伤寒论也。然仲景论伤寒实本素问热病。仲景分六经不出灵枢经脉。故余摘取二篇中文列之伤寒例前为第一卷。使后人尊仲景复知尊轩岐。况仲景当日既成伤寒论。亦自云述不敢云作则知仲景之论实宗内经之旨也。
一内经热论篇。文王太仆注之于先。马玄台广之于后。然其中有未尽合理处。间以鄙意补之。
二王叔和撰次仲景方论书凡十卷。其中如伤寒例六经辩脉证治法。及阴阳易瘥后诸病。此实系仲景原文。悉为编入所削者。如第一卷脉法及第七卷以后汗吐下诸篇。以其为叔和所增入也。至于第二卷中如痉湿
三证。第七卷前如霍乱一证。亦系仲景原文。而不编入者以其为杂病也。
一仲景论为方书之祖。以内经中有论而无方也。叔和起而撰次之知尊仲景矣。但其于仲景论中插入己意。使学人不知孰为仲景孰为叔和。以故后人诽议之云。叔和变乱仲景伤寒论。故其脉经亦受高阳生所窃取。此其报也。然仲景书。
当三国时兵火之后残缺失次。若非叔和撰集。不能延至于后。复有成无己为之注解也。今医勿但责叔和之过。而忘叔和之功。
一叔和撰次六经篇。有阳明少阳病列于太阳篇者。有太阳病列于阳明篇者。有中寒病杂入太阳阳明病中。及杂入三阴热病中者。今皆悉为归正。凡三阳病各归三阳篇。其三阴热病亦各自归其篇。惟中寒病则另作上中下三卷。辩其证为真寒。使后学尽知伤寒中寒二证。判然庶无错误。
一伤寒经络仲景书止分六经。不言手足。其实则合手经而皆病。愚故于首卷热论篇后。即图注灵枢手足阴阳六经。
其注以滑氏发挥为主。然亦间有错误处。复以鄙意较之。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