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伤寒恒论>第52章

第52章

【阐释】
吐下后又复发汗,阴阳气血俱虚,不能濡养筋脉,久而成痿。郑氏曰:“此全是亏损太过。”但此处所指之痿,与杂病中的湿痿、寒痿、热痿是不完全相同的,故治法亦不相同。仲景对此条虽未出方治,但根据从证测药的法则,以及与上条之苓桂术甘汤证颇有相同之处。笔者认为即可用上方重加附子合当归补血汤治之,庶几合拍。
五十二、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馀药(不可用其它的药。),宜抵当丸。
【郑论】(具)〔据〕喻嘉言先生云:伤寒蓄血,较中风蓄血,更为〔凝〕滞,故变汤为丸,而连渣服之,所以求功于必胜也。
【阐释】此节乃蓄血之轻证也。伤寒有热,少腹满是邪在下焦,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知为有瘀血之候也,宜抵当丸缓下之。
抵当丸方(校补)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方解及其应用范围】
本方药物完全和抵当汤相同,其方解可参阅抵当汤条。但因改为丸药剂型,药物吸收缓慢,故其下血破瘀的作用,比抵当汤为和缓,但较之桃仁承气汤的药力,则仍为猛烈。
五十三、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持)〔搏〕(犹言风湿并至,风湿交作的意思。),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郑论】
按身体烦疼,乃风湿之的候,不能转侧,乃湿邪流入关节,阻滞之征,不呕不渴,脉虚浮者,湿邪之验,原文以桂枝附子汤,温经散寒除湿之意。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由中宫气弱,不能输津液于大肠,故大便鞕,小便自利,加白术者,培中土之意,实为妥贴。
【阐释】
所谓风湿病,就是风邪与湿邪合并为病。风为阳邪,风淫所胜,则周身疼烦,湿为阴邪,湿淫所胜,则肢体重,难于转侧。治以桂枝附子汤,乃温经散寒除湿之意也。若小便自利,是湿邪能从下泄,所以大便变鞕,湿邪既欲下泄,即当因势利导,所以去解表之桂枝,加燥湿健脾之白术。湿去则津液自还,而大便之鞕结者自调。
桂枝附子汤方(校补)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校补)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鞭,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鞭,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