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如母
继母如母,以配父也。慈母如母,以贵父之命也。然于其党则不同矣。服问曰,母出,则为继母之党服。母死,则为其母之党服。为其母之党服,则不为继母之党服。郑氏注曰,虽外亲,亦无二统。夫礼者所以别嫌明微,非圣人莫能制之,此类是矣。原注丧服小记,为慈母之父母无服。
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
此因为人后而推言之,所后者有七等之亲,皆当如礼而为之服也。所后之祖,我之曾祖也。父母,我之祖父母也。妻,我之母也。妻之父母,我之外祖父母也。因妻而及,故连言之,取便文也。昆弟,我之世叔父也。昆弟之子,我之从父昆弟也。若,及也。若子,我之从父昆弟之子也。正义谓妻之昆弟,妻之昆弟之子者非。原注郑以若子为如亲子,但篇末又有兄弟之子,若子之文当同一解。
女子子在室为父
郑氏注言,在室者,关已许嫁。关,该也。谓许嫁而未行,遭父之丧,亦当为之布总箭筓髽三年也。内则曰,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曾子问,孔子曰,女在涂,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是也。
慈母如母
慈母者何也?子幼而母死,养于父妾,父卒,为之三年,所以报其鞠育之恩也。然而必待父命者,此又先王严父而不敢自专其报之义也。父命妾曰,女以为子。谓怜其无母,亲之如子长之育之,非立之以为妾后也。丧服小记以为为慈母后,则未可信也。汝成案为慈母后云者,主其祭而已,非立为后也。慈母既无子,而养育之恩隆,斩然无祀,非礼意矣。
礼记曾子问篇,子游问曰,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原注此与丧服所言慈母不同。汝成案妾母,以妾为生母者。慈母,以妾为慈母者,而皆不世祭。有不同于母者安在耶?经文慈母如母,谓如妾母耳,非谓如适母也。继母如母,则如适母矣。如之云者,视子之素所为母者何如也。何服之有?昔者鲁昭公少丧其母,有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也,欲丧之。有司以闻,曰,古之礼,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遗后世,无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练冠以燕居,吾弗忍也。遂练冠以丧慈母。丧慈母,自鲁昭公始也。然但练冠以居,则异于如母者矣,而孔子以为非礼。
南史司马筠传,梁天监七年,安成国太妃陈氏薨,诏礼官议皇太子慈母之服。筠引郑玄说,服止卿大夫,不宜施之皇子。武帝以为不然,曰,礼言慈母有三条,一则妾子无母,使妾之无子者养之,命为子母,服以三年,丧服齐衰章所言慈母如母是也。二则嫡妻子无母,使妾养之,虽均乎慈爱,但嫡妻之子,妾无为母之义,而恩深事重,故服以小功,丧服小功章所以不直言慈母,而云庶母慈己者,原注文曰,庶母,则知其为嫡妻之子矣。明异于三年之慈母也。其三则子非无母,择贱者视之,义同师保,而不无慈爱,故亦有慈母之名,师保无服,则此慈母亦无服矣。内则云,择于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此其明文言择诸母,是择人而为此三母,非谓择取兄弟之母也。子游所问,自是师保之慈,非三年小功之慈也。故夫子得有此答,岂非师保之慈母无服之证乎?郑玄不辩三慈,混为训释,引彼无服以注慈己。后人致谬,实此之由。于是筠等请依制改定嫡妻之子,母没为父妾所养,服之五月,贵贱并同,以为永制。
丧服小记曰,为慈母之父母无服。注曰,恩所不及故也。又曰,慈母与妾母不世祭也。然则虽云如母,有不得尽同于母者矣。
出妻之子为母
出妻之子为母,此经文也。传曰,出妻之于为母期,则为外祖父母无服。此子夏传也。传曰,绝族无施服亲者属。此传中引传,援古人之言以证其无服也,当自为一条。出妻之子为父后者,则为出母无服。此又经文也。传曰,与尊者为一体,不敢服其私亲也。此子夏传也,当自为一条,今本乃误连之。汝成案连之不误,经文之例如是也。
父卒继母嫁
父卒,继母嫁,从。从字句,渭年幼不能自立,从母而嫁也。母之义已绝于父,原注下章云,妻不敢与焉是也。故不得三年。而其恩犹在于子,不可以不为之服也原注继母本非属毛离里之亲,以其配父而服之如母尔。故王肃曰,从乎继而寄育则为服,不从则不服。报者,母报之也,两相为服也。
第5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