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逾年书爵
即位之礼,必于逾年之正月,即位然后国人称之曰君。春秋之时,有先君已葬,不待逾年而先即位者矣。宣公十年,齐侯使国佐来聘。原注顷公。成公四年,郑伯伐许。原注悼公。称爵者,从其国之告,亦以着其无父之罪。
姒氏卒
定公十五年姒氏卒。不书薨,不称夫人,葬不称小君。盖春秋自成风以下,虽以妾母为夫人,然必公即位而后称之。此姒氏之不称者,本无其事也。原注左氏谓不成丧者,非。后世之君多于柩前即位,于是大行未葬,而尊其母为皇太后。原注续汉礼仪志,三公奏尚书顾命,太子即日即天子位于柩前,请太子即皇帝位,皇后为皇太后。奏可。群臣皆出吉服,入会如仪。及乎所生,亦以例加之。妾贰于君,子疑于父,而先王之礼亡矣。
卿不书族
春秋之文,不书族者有二义。无骇卒,挟卒,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溺会齐师伐卫,未赐氏也。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意如至自晋,婼至自晋,一事再见,因上文而略其辞也。原注公羊宣公元年传,遂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注,卒,竟也。竟但举名者,省文。如后人作史,一条之中再见者,不复书姓。左氏不得其解。于溺会齐师伐卫则曰疾之,于归父还自晋则曰善之。岂有疾之而去族,善之而又去族者乎?
春秋隐桓之时,卿大夫赐氏者尚少,故无骇卒,而羽父为之请族,姚氏曰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至公孙之子不复得称公曾孙。如无骇之辈直以名行,及其死也,则赐之族。以其王父之字为族也。公子、公孙于身必无赐族之理。经之季友、仲遂、叔肸皆是以字配名连言之,故杜注并云字也。如挟、如柔、如溺皆未有氏族者也。原注谷梁传不爵大夫之说近之。而未得其实。庄闵以下,则不复见于经,其时无不赐氏者矣。
刘原父曰,诸侯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小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杨氏曰据王制人则小国二卿。无命于天子。大国之卿三命,次国之卿再命,小国之卿一命。其于王朝皆士也,原注韩宣子称晋士起。三命以名氏通,再命名之,一命略称人。周衰礼废,强弱相并。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尽如古,见于经者亦皆当时之实录也。故隐桓之间,其去西周未久,制度颇有存者,是以鲁有无骇、柔、挟,郑有宛、詹,秦楚多称人。至其晚节,无不名氏通矣。而邾莒滕薛之君日已益削,转从小国之例称人而已。说者不知其故。因谓曹秦以下悉无大夫,患其时有见者害其臆说,因复构架无端以饰其伪,彼固不知王者诸侯之制度班爵云尔。
或曰,翚不称公子何与?杜氏曰,公子者,当时之宠号。原注宣元年注。翚之称公子也,桓赐之也。其终隐之篇不称公子者,未赐也。原注刘原父曰,公子虽亲,然天下无生而贵者,是以命大大夫则名氏得两通,未命为大夫则得称名,不得称公子。若专命之罪则直书而自见矣。
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已赐氏也。卫州吁弑其君完,未赐氏也。胡氏以为以国氏者累及乎上,称公子者诛及其身,此求其说而不得,故立此论尔。
大夫称子
周制,公侯伯子男为五等之爵,而大夫虽贵。不敢称子。春秋自僖公以前,大夫并以何仲叔季为称。原注诗云,叔兮伯兮。此大夫之称也。春秋僖公十五年,震夷伯之庙。杜氏注,夷,谥。伯,字。大夫既卒书字。阎氏曰案春秋自庄十二年卫大夫已称子,石祁子是也。大夫称子莫先于此。杨氏曰伯、叔,大夫士之通字。三桓之先曰共仲,曰僖叔,曰成季。孟孙氏之称子也自蔑也,原注文公十五年。阎氏曰案国语有孟文子,即左传文伯也,又先于蔑之称子。叔孙氏之称子也自豹也,原注襄公七年。阎氏曰案国语定王八年有叔孙宣子,即左传叔孙宣伯也。又先于豹之称子。季孙氏之称子也自行父也原注文公十三年。闵公元年书季子,二年书高子,皆春秋之特笔。阎氏曰季孙行父之称子。见文六年,不待十三年也杨氏曰特笔亦未然,据史
旧文耳,观公羊传自见。晋之诸卿在文公以前无称子者,魏氏之称子也自犨也,原注僖公二十三年。栾氏之称子也自枝也,原注僖公二十八年。阎氏曰案左传桓三年有栾共叔,然国语称为栾共子,又先于栾氏之有贞子。赵氏之称子也自衰也,原注文公二年。中行氏之称子也自林父也原注文公十三年。却氏之称子也自缺也,原注文公十三年。知氏之称子也自首也,原注宣公十二年。范氏之称子也自会也,原注宣公十二年。阎氏曰案范氏称子亦自渥浊也,并见十二年。韩氏之称子也自厥也。原注宣公十二年。晋齐鲁卫之执政称子,他国惟郑间一有之,余则否,不敢与大国并也。鲁之三家称子,他如臧氏、子服氏、仲叔氏皆以伯叔称焉,不敢与三家并也。原注惟襄公十四年有子叔齐子,论语有卞庄子。阎氏曰案子叔氏有齐子,即叔老。有敬子,即叔弓。一见襄十四年,一见昭三年,谁谓不敢与三家并也?其生也或以伯仲称之,如赵孟知伯死,则谥之而后子之,犹国君之死而谥称公也,于此可以见世之升降焉。读春秋者,其可忽诸?
第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