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人生幸福论(上)>第64章
的确,在动物世界里,诸如此类的现象是很多的。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动物有许多“本事”是人所不具备的。所以,第二编幸福是什么191人有时也要向动物“学习”
,这就产生了仿生学。人要利用科学技术来摹仿生物的一些特殊功能,从而提高自身改造世界的能力。
但是,实证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告诉我们,上面所列举的动物的活动,都来源于动物的本能。这些活动能力都是通过生物遗传的途径获得的,而不是后天学来的;都是本能性的活动,而不是创造性的活动。动物只能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环境,而不能改造环境。猴子与老虎都离不开森林,然而当森林遭到破坏之后,它们只有离开这个地方,进入别的森林,而不会通过植树的办法去维护森林;更不会联合起来与破坏森林的人进行斗争。动物如果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话,就不需要我们人类来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了。
动物凭借本能,可以做一些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动物是不明白这种活动的价值的。以河狸为例,河狸(旧称海狸)是生存于森林中的河边的动物,穴居,而洞口开在水中。在洞口上方的水面上,它们用树枝做些遮掩,以免洞口被人或其它动物发现。同时,河狸用树枝、泥土在洞口周围筑成一个小水坝。这样,在河水水位下降时,洞口周围仍然存有一洼水,洞口就不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河狸的这些活动,都是出自本能。它会筑水坝,但不知道筑水坝的价值何在。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河狸从河边迁移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结果,河狸做窝时,照样要在洞口外筑一道水坝。可见它们并不知道筑坝的意义,而只是按照遗传的本能办事。它不会改变千百万年来遗传的活动程序。它的291第一章
人与幸福活动不会超出本能所规定的范围一小步,不会有超出本能范围的任何追求。
正因为动物的一切活动,只是为了求得自我保存,而求得自我保存的方式是通过本能去适应环境,所以说动物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动物的活动,除了凭借本能保护自己的生存之外,没有更多的内容,没有超出本能的任何追求,当然也就没有由此带来的欢乐与苦恼。
人有永不满足的欲望与追求作为一种动物,人也有本能,但是人的活动与追求远远超出了其本能的范围。所谓人是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主要是说人不仅仅要活在世界上、要保住自己的生命,而且要追求生命的价值,追求生存以外的数不尽的需要。从本能的要求来说,人要求吃饱、穿暖。但是,人不会满足于吃饱穿暖。
人在生存的基础上,要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丰富、更舒适、更能体现他是一个人。
在物质生活之外,人更要追求精神生活:爱情、友谊、认识世界、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追求永恒的意义、追求幸福等等。一句话,人是不会满足于生存的,而是要活得有滋有味,要把自己生命中的潜力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要把一切可能争取到的幸福,都变成现实。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人不能只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要主动地创造自己的生存条件,创造人生的幸福。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的欲望与追求,都是无限的、永无止境的。这是人与动物、生活与生存的重要区别之一。
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古人说,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七情,生、死、耳、目、口、鼻之欲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391是六欲。这些概括也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其具体欲望、情感,是非常多的,而且是随着历史的进步向前发展的,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计算。就衣食而言。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人们的欲望只是求温饱。而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就欲求美味。
这个美味就成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追求了。
鸡、鸭、鱼、肉,对于刚刚脱离温饱问题的人来说,就是美味了。
而对于吃惯了鸡鸭鱼肉的人来说,就不屑一顾,这些人就开始追求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吃腻了之后,又开始欲求生猛海鲜;在这些餍足了之后,还会花样翻新,不断生出更多的名堂,总之,人即使把世界上可吃的东西吃遍,也不会罢休。
人不仅要吃要穿,还要住、行、用。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衣食住行也还只是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的与安全的需要。人的其他方面的需要所产生的欲望,就更多了。而且每一方面的欲望,都会是一个由低向高无限发展的趋势。
俗话说:人心无尽,欲壑难填,这个“心”指的就是人的欲望之心。这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也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始推动力。
有欲望就会有追求,欲望与追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欲望是设立一个目标,追求是通过努力,使这个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