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督曾国荃致总署据刘铭传电法毁基隆炮台电
省三十六午电:十五卯时,法以五船攻基隆炮台;至午全碎,我不能守。营盘仍守住,兵单器缺,茫无措手。戌电云:法上岸四百余人,携四炮攻营;曹镇、章高元等带队旁抄,生擒法人一名、死伤法人不下百余;破山头炮台,得轮炮四尊。谨特报。(六月二十日)
旨寄卞宝第着传知程文炳募勇援闽电
旨:’据彭玉麟电报,请饬彭楚汉就近募勇助闽防、饬程文炳募勇顺流下长江助江省防,江、鄂筹饷较易亦较速等语;甚是。法人坚索巨款,万难允许。本月十八日,台北基隆炮台被其攻占,殊堪发指。闽防万紧,着穆图善等传知彭楚汉迅即募勇成营,豫筹战守。漳、泉两郡之人强悍可用,宜切实训练,以资得力。并着卞宝第、彭祖贤传知程文炳,或选带湖北防营、或另募新勇,克日乘轮船由长江顺流而下;至江西,会商潘霨与前调江西陆兵合力前进。赴闽应援所需饷项,着卞宝第等力筹接济,并与曾国荃会商拨给军械。刻下军情紧迫,务当妥速办理‘。(六月二十日)
旨寄穆图善刘铭传张佩纶等设法御敌不为遥制电
旨:’穆图善等连次电报均悉。基隆炮台被占,刘铭传夙娴兵事,是否到台未久,布置尚疏?抑系另有出奇制胜之策,如何接仗失事?电内执觚,是否基隆?着穆图善等探明详细情形电奏;一面设法传旨令刘铭传督军竭力攻复,以杜凶锋。刻下战局已成,船厂即由张佩纶等设法,不为遥制‘。(六月二十日)
总署致法使阳为会商阴谋据地商民损失惟贵国是问照会
为照会事。
本月十八日本爵照覆贵署大臣,将两国现办事件及请美国调处之益,开诚详告;照请贵署大臣转告巴大臣在案。
昨忽接南洋曾大臣转准巴大臣照称:’中国未允调停,我国不得不照闰五月二十日哀的美敦书之语,自取押款。本国水师孤提督已奉命取守基隆炮台,作为质押。惟大清国若愿我国早日将该处交还,但能照法国前此所请各节立即照允,我国仍愿始终格外廉让。福州暂时不变;现拟向中国索赔不过法银八十兆佛郎,分十期交清‘等语。本爵接阅,大为骇诧。查本月十二日巴大臣照会曾大臣,请以两国会同将一切不洽之处调处妥善等语;本月十三日谢署大臣照会本衙门,亦有“两国仍敦辑睦,法国所索之数,中国酌减若干,我国断不拒绝;总愿中国全权大臣酌定”各等因。当经本署照覆,现请美国调处又在案。本月十六日,准贵署大臣照称“请人调停一节,似难允准”,而并未将不允他人调停、即须攫取基隆相告;即前次巴大臣暨贵署大臣照会亦系两国妥商,并无遽行动兵之词。即巴大臣恪守哀的美敦书之意,其时不待会商、遽取押款,贵国尚不失大国之体;乃竟一面照请会商、一面攫取基隆,中外无此办法。查泰西各国兵争索款,事所常有;断无阳为会商、阴谋据地之事。孤提督所办,不过为八十兆佛郎或船煤缺乏之故;未知孤提督此举,巴大臣曾否预谋?孤提督所奉贵国何月日之命?均望贵署大臣转询巴大自见覆!是否巴大臣亦以一面会商、一面据地索八十兆佛郎为正办?本署即照会各国驻京大臣公论,并电致李大臣遍请有约各国驻巴黎大臣将法国一面会商、一面据地情形公同评论;法国应否如此办法?中国应否照办?庶“万国公法”不因贵国此举而致破坏。若各国另有如何公平持论之处,中国亦可照办。此外中、法交涉之事,仍当另行详议。总之,贵国不待会商遽开兵衅、又不先示战期,以致中国兵士不及自救;基隆虽据,究损贵国声名、无伤中国体面。万一推此意以扰及通商各口仍不先行知照,则各口华洋商民所损房产、货财,自应惟贵国是问:合并声明。务望贵署大臣将文内各节及贵署大臣、巴大臣所来照会寻绎终始,见覆本衙门为荷。须至照会者。(六月二十日)
总署致美使法国甫经回复不允调处即取基隆无以对贵国照会
为照会事。
查中、法龃龉一案,中国照约请贵国调处并知照法国大臣在案。嗣准法国大臣照覆,不允他人调处;贵国何参赞亦面称接准电复,法国不允。此外,均无他说。顷接南洋大臣照录法国巴大臣照会,内有“法兵巴取基隆炮台”等语。如果贵国接到法国不允调处之信提及此事,不转告知中国,想贵大臣素敦睦谊,必不出此。如法国并未以取基隆之意告知贵国,甫经回复不允调处,即有此举;是法国无以对中国,并无以对贵国。除将上月二十七日以后来往文件、电报刷印照会各国大臣并照会贵大臣外,为此照会。须至照会者。(六月二十日)
总署致各国公使偿款正在会商法辄攫基隆请秉公评论照会
为照会事。
查中、法龃龉一案,曾将两国来往照会各件于上月二十七日照会贵大臣、贵署大臣在案;续经照请美国照约调处,亦经面告各国大臣。查调处本系巴黎期约办法,中国极愿以此法了此案也。本月十六日,准谢署大臣照称:’请人调停一节,似难允准‘;又经本署推诚告以美国调处之益,并照请妥商办法,于十八日照覆去后。乃十九日准南洋曾大臣转准巴大臣照会,法国取守基隆等情;阅之诧异。查巴大臣本月十二日照会、谢署大臣本月十三日照会,均愿两国妥商;即谢署大臣十六日照覆,亦但言不允他人调停,并无发此照会后即动兵攫取基隆之语。兹乃一面会商、一面据地,恐泰西各国无此办法。查巴大臣照称,不过欲索八十兆佛郎;竟不待商定,又不先告中国及各国战期。
第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