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三)>第3章
发抄旨一道(十一月二十一日京报)
西报论灭琉事
灵輀出殡
中东兵势辨
恭录谕旨
论日本未尝无人
日使来华续闻
正月初七日(西历正月二十八日——即礼拜二)
琉球法司官上荷兰公使加白良禀
具禀琉球国法司官毛凤来、马兼才等,为小国危急,切请有约大国俯赐怜鉴事。
窃琉球小国自明洪武五年——即一千三百七十二年,入贡中国。永乐二年——即一千三百九十九年,我前王武宁受明册封为中山王,相承至今,向列外藩,遵用中国年号、历朔、文字;惟国内政令,许其自治。大清以来,定例:进贡土物,二年一次。逢大清国大皇帝登极,专遣陪臣行庆贺之礼。敝国国王嗣位请膺封典,大清国大皇帝遣使册封嗣王为中山王,又时召陪臣子弟入北京国子监读书。遇有漂船遭风难民,大清国各省督、抚皆优加抚恤,给粮、修船,妥遣回国。自列中国外藩以来,至今五百余年不改。前咸丰九年——即一千八百五十九年、日本安政六年,大荷兰国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加白良来小国互市,曾蒙许立条约七款;条约中即用汉文及大清国年号,谅贵公使有案可以查考。大合众国、大法兰西国,亦曾与敝国立约。其在日本,则旧与萨摩藩往来。同治十一年——即一千八百七十二年、日本明治五年,日本既废萨摩藩,逼令敝国改隶东京,册封我国主为藩王,列入华族;事与外务省交涉。同治十二年——即一千八百七十三年、日本明治六年,日本勒将敝国与大荷兰国、大合众国、大佛兰西国所立条约原书送交外务省。同治十三年九月——即一千八百七十四年、日本明治七年,又强以琉球事务改附内务省。至光绪元年——即一千八百七十五年、日本明治八年,日本国太政官告琉球国曰:‘自今琉球进贡清国及受清国册封,即行停止’。又曰:‘藩中宜用明治年号及日本律法;藩中职官,宜行改革’。敝国屡次上书,遣使泣求日本;无如国小力弱,日本决不允从。切念敝国虽小,自为一国,遵用大清国年号;大清国天恩高厚,许其自治。今日本国,乃迫令改革。查敝国与大荷兰国立约系用大清国年号、文字,今若大清国封贡之事不能照旧举行,则前约几同废纸;小国无以自存,即恐得罪大国,且无以对大清国,实深惶恐!
小国弹丸之地,当时大荷兰国不行拒弃,待为列国、允与立约,至今感荷厚情。今事处危急,惟有仰仗大国劝谕日本,使琉球国一切照旧,阖国臣民戴德无极矣。
除别备文禀求大清国钦差大臣及大法兰西国全权公使、大合众国全权公使外,相应具禀,求请恩准施行!
正月十五日(西历二月初五日——即礼拜三)
面商机务
琉球自与日本通好以来,曾遣官数员前赴日本。兹闻已陆续回国,日本特遣内务侍郎麦苏爹随同前往,欲与琉球国王面商机密要务,外人不得与闻。其所可知者,则将琉球所设县官改为知府之职,兼设总督以专责成;另设辅政司二员,俾资襄助。又添置差馆,多派差役,代为保护人民。然则琉球之设官分职,惟日本主之;琉球之除莠安良,惟日本操之。君子曰:琉球其不国矣!惟刻接续信又云:日使之去,携有绝交书一通。传说两歧,未知孰是?
正月十七日(西历二月初七日——即礼拜五)
论日本要约琉球
琉球处亚细亚之东南,斜浮海面,统三部诸岛,不及台湾之广长;而形势宜属于中国,亦即宜附庸于日本。盖日本西海道之外,岛屿萦回,直与琉球北部相接;且系以北临南,大有包罗之象。然世世臣服本朝,朝贡不绝,未尝有失臣事之义;本朝亦嘉其恭顺,每于贡使到日,优礼以待之、厚赐以遣之。故日国多方伺衅,而琉球尚难为楚至从楚、晋至从晋之谋。然经日夕诱胁,国小民贫,势蒋坐困,又不得不改辙而东。况日人曩年台湾一役,以琉球遭风难民被生番惨杀,藉词诘问,以媚琉球。虽琉球守恭顺之义,难民被杀,未尝求恤于天朝;日本从中谀奉、代鸣不平,实为多事。而究之受恩不感,又易启强邻思逞之心,不得不感激而从之。自此与日本通好,使问往来;而于中朝则仍守曩义,恭顺不渝:两受其盟,大似春秋宋人合晋、楚之成之举。当中国与日本和好之际,固无虑以从日本见责于中朝、以不背中朝见怒于日本也。而况日本自命强大,欧洲列国尚以与之通商为荣;则以海岛小邦俨然厕衣裳之会,为许男可也、小邾子亦可也。然以今日所闻,则殊可虑焉;何也?自古通好之国,小役于大、弱役于强,岁时聘问,阅世相朝;征伐会师,会盟应召:亦曰至矣。断未有举其国之政治禁令,悉听命于大国而更张之者。琉球虽小,亦世及相承,有祖宗之遗法可守也;今以日本之故而尽弃之,非所以为国也。中朝亦知“字小”之义,特以其孤悬海外,不与蒙古部落相似;不事苛求,一切任其自为,所以示宽大之体统也。乃日人独好整以暇,甫与通好而一一为之处置,亦未免多事矣!试思设官之制而可以改也、差徭之派而可以增也,令其官有不肖者,则日人得而废斥之矣;其民之安居者,日人又得而驱遣之矣。甚至国中境内一切诸事,日人曰“可”,其君莫敢非;日人曰“否”,其君亦莫敢是:则君亦徒拥虚位。假而曰国中可无事乎君,则宗社邱墟亦惟日人之言;彼其臣民,何敢与之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