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五日(西历七月二十五日——即礼拜二)
发抄奉旨(五月十六日京报)
彭楚汉奏“过台查办事毕并请假”,奉旨:’知道了。钦此‘。
文煜奏“兼署督篆”,奉旨:’知道了。钦此‘。
·六月十四日(西历八月初三日——即礼拜四)
兼署闺浙总督文(煜)奏总兵暂缓引见片(五月二十八日京报)
文煜等片:
再,记名提督吴光亮,奉旨补授福宁镇总兵,应行请觐北上。惟吴光亮自带勇渡台以来,督办中路抚番辟地事宜,规画精详,民怀番服;前经臣等奏明派令会同福建水师提臣彭楚汉查办北路营勇,该总兵即驰往与彭楚汉亲历内山一带查点各营勇丁,汰弱留强,筹该分扎布置,悉臻周密。彭楚汉受瘴致病,内渡就医。所有台北统领,自宋桂芳病故后因无员可派,迄尚虚悬;始准彭楚汉咨商,拟请即派吴光亮兼统,较为合宜。臣等查吴光亮朴诚勇敢、任事实心,且驻扎中路将及两年,熟悉全台情形;令其兼统台北,则中、北两路指臂相联,不致稍形隔阂,于台事洵有裨益。已飞咨吴光亮居中妥为调度,选择营官认真整顿训练;一面招垦抚番。办理正值吃紧之时,骤难更易生手。合无仰恳天恩,俯准该总兵暂缓入都陛见,俾竟全功。除咨部外,臣等谨附片陈请,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着照所请。钦此‘。
·六月二十九日(西历八月十八日——即礼拜五)
东倭考
毗连中华之岛国,同文同轨者有四:曰日本、曰朝鲜、曰暹罗、曰琉球。朝鲜,箕子之后,祚最绵远;与琉球恪守藩服,世奉中国正朔。日本,则叛服不常,前代且为边患。
按东倭地土硗瘠,贪利亡命。世系,不可考。或谓秦始皇惑于方士,遣徐市载童男女三千人浮海求神仙、觅不死方,徐无以报,即在海岛侨寓播种,童男女随意野合,生齿渐繁,居然成国;则倭人,本中产也。隋开皇五年,始通贡中国。唐兴,无表贡。迨太宗征高丽,海邦震慑,遣陪臣赍表谢罪,呈进方物。终唐之世,无或异。五季礼教凌迟,职方久废。赵宋初,即遣使通贡;礼文之敬,于唐有加焉。仁宗以后,屡诏颁赐书籍。其时,日本国王命使臣归国,必购取坊刻经、传、子、史以及唐、宋诗文着述,并延聘中华士人训迪世子;设立国学、乡校,官员子弟、民间俊秀咸使就学。于是文风渐启,朝鲜通聘、暹罗交欢,彬彬然几为海外衣冠文物之邦矣。而日人推本渊源,以为布帛、菽粟,无非天朝雨露之恩;礼义、伦常,都是圣教纲维之力:服膺恐后,戴德弥虔。故于有宋一代,恪恭恪顺;不敢以远居荒服,稍后趋承。及至南都鼎革、有元应运,遣使诏示,竟不奉命,而且辱其使臣;盖犹不忘赵氏之遗泽也。元祖两次专征,皆未得利;中、东不通辙迹,殆将百年。明永乐时,信使复通。初用国书,所司敕边吏令易表文。因思藉供张之便,可懋迁中国货财,勉强遵依;已骎骎乎存与国之意矣。嘉靖中,分宜当柄,海氛不宁。浙盗徐海、汪直通倭寇边,赵文华督师与胡宗宪敛财贿盗,冤杀张经;倭贪赂忘信,去而复来。自浙东、西至江南沿海溜河、崇明,直达南京、蔓延安庆,无不遭其蹂躏;明季遂以防倭为海疆要政。我朝龙兴,四夷宾服;鉴胜国之弊,海禁重申,并不责其贡献;屡求通市,亦未该准。铜商领照出口,均有期限程约,不得或逾。自通商之该起,援例以请;廷该一视同仁,附名盟府。越年,即开台湾之衅;以生番戕害琉球遭风难夷为辞,强丐恤典。夫台湾,中国之境土也;琉球,中华之属国也。或应办剿、或应抚恤,堂堂中国,自有权衡;日人不得而过问也。无如政府偷安,自贻伊戚:始答以模棱之词,妄思推诿;继问诸师旅之事,积习委靡。调集无数兵勇至台东,饮椰子酒,可称大哺(椰子酒,猢狲所酿)。交邻有道,师出何名?费总可输,声灵安在!既昧“尊周”之义,潜伏“争郑”之心。当事不察,良足慨也!
昨阅琉球使臣陈日本书牍,据称’前明洪武五年,已臣属中国;后嗣百余年,方与东国聘问。就使中、东皆是我主,亦难弃旧从新。况中、东条约,并未载明琉球专属日本,实不敢谢绝中国‘。且谓“与其无信而生,不如守义而死”;忠悃可昭日月。呜呼!我中国将何以慰其向往之诚哉!迩年东瀛行西教、改西法,媚西人,借西债;耀师黩武,外强中干。如陈相之用夷变夏,效吕政之焚书坑儒,人皆谓富强可冀;殊不知已自灭其国也!噫!愚矣,悖矣。
·七月十二日(西历八月三十日——即礼拜三)
论开矿
日昨本馆有云:香港近到一船,内有开矿机器及工匠等;闻不多日,即拟载往台湾之鸡笼山也。有主西学者曰:’此后中国矿务大兴,乃中国致富之兆也‘。有辟西学者曰:’此非佳兆也;独不见明万历时之开矿,而明因此多事乎‘!吁!此可谓因噎废食之见也。
夫万历时之开各矿也,主其事者,阉竖耳;任其事者,土棍耳;从役其间者,游手好闲之无赖耳。一旦举而行之,恃朝廷之势力,毁闾里之坟庐;而且无恶不作,有事为能:官司之政令难行,民间之怨声载道。故廷臣言之、疆吏劾之,不得已始行停止;阉竖则均怒大臣,煽惑在事之人。而土棍无赖,既无所得、又无所归,始聚而为盗贼也。若使主事、任事之人,皆为端士;而从役于其间者,又皆有业之人:即聚而复散,各有所事,何至尽从而为盗贼哉!古今之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者,大抵如斯;岂徒一矿务而已哉!
倘谓矿不可开,上古之时,姑无其论。而“禹贡”一书:扬州之贡,惟金三品;荆州之贡,亦惟金三品;梁州之贡,璆铁银镂。其金、银、铜、铁等物,果由何而得乎!岂皆如山出器车、河出马图、泗滨浮磬诸物,均自呈祥,可以不劳人力而取乎?抑彼时已通欧洲,而诸物皆购自欧洲以充三州之贡,可以不劳中国自取于地中乎?不然,则三州之诸金,果何由而得也!商、周而后,国家开矿之事,史策虽未列书;然民间如蜀之卓氏,是以铁冶致富甲于一时者,未闻其因此致乱也。蜀郡至今,民间亦尚有开辨五金之矿与盐井、火井者;其小民之争斗时亦难免,若谓因此而致乱,则未有也。余生也晚,道光以前之事,未能目见;然幼时在滇,亦尚闻云南各处有关辨五金之事。他且无论;即以点铜锡一事言之,道光以前,贩卖此锡一业,尽归江西抚州一府之人承办。而云南省城之抚州会馆,其馆内之花园与馆外之房屋,值银总在百万两以外;余尚有他州县之会馆,不在此内:其富可知矣。贩卖者尚能获此厚赀,开辨者更无论矣;贩卖之厘金已能如此之多,其赀本利息亦无论矣。点铜锡一项且如此,其他更无论矣。幼时尚闻云南故老聚谈:干、嘉之时滇省大富,皆由于矿务之多。今则已不如昔,然犹有蒙自诸矿,尚能差强人意。但其中之弊,亦实难免。地方初得一矿之时,豪强相争,遂成械斗杀毙多命之案;一经呈控,地方官从中取利,禀由官办。于是在矿佣工一切衣食日用之物,皆由亲丁、书役办卖,任意取盈;因而激出事端,戕杀各人者有之,但从未闻戕官者。上台或恐滋扰,从而停开者有之;但封闭之后,亦未有敢再开者。可见非矿之不可开,皆由于办理不善之故也。若能禁止一切,而矿岂有不能开者!奈何鉴明之失,遂谓矿不可开乎!实未免因噎而废食也,岂不深可惜哉!
第3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