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于天井为合。小肠出于少泽为井。手太阳脉也。流于前谷为经。注于后溪为俞。过于腕骨为源。行于阳谷为经。入于小海为合。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胃出于厉兑为井。足阳明脉也。流于内庭为荣。注于陷骨为俞。过于冲阳为源。行于解溪为经。入于三里为合。胆出于窍阴为井。足少阳脉也。流于侠溪为荣。注于临泣为俞。过于丘墟为源。行于阳辅为经。入于阳陵泉为合。膀胱出于至阴为井。足太阳脉也。流于通谷为荣注于束骨为俞。过于京骨为源。行于昆仑为经。入于委中为合。脾出于隐白为井。足太阴脉也。流于大都为荣。注于太白为俞。过于公孙为源。行于商丘为经。入于阴陵泉为合。肝出于大敦为井。足厥阴脉也。流于行间为荣。注于太冲为俞。过于中封为源。行于中封为经入于曲泉为合。肾出于涌泉为井。足少阴脉也。流于然谷为荣。注于太溪为俞。过于水泉为源。行于复溜为经。入于阴谷为合。
五脏六腑变化流注出入旁通法宜每脏旁看。从肾脏至天井。三焦出入。正胃脏腑也。皆仿此。
凡五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隐没。难得具知。今纂节相付。以为傍通。令学人少留意推寻。则造次可见矣。假令肝心脾肺肾为脏。则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腑。足少阴为肾经。足太阳为膀胱经。下至五脏。五果。五菜。皆称触类长之也。他仿此。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三焦有经无脏)。
五脏经足厥阴。手少阴。足太阴。手太阴。足少阴。
六腑经足少阳。手太阳。足阳明。手阳明。足太阳。手少阳。
五行木。火。土。金。水(以上各主一脏)。
五行数三、八。二、七。五、十。四、九。一、六(以上五行数。以配五脏)。
五行色青。赤。黄。白。黑(以上五行色。五脏所象)。
五行相生水。木。火。土。金(以上五脏相生)。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五脏胎月八月。十一月。正月。二月。五月(不宜针、吐、利)。
五脏相月冬三月(木相)。春三月(火相)。夏三月(土相)。季夏(六月金相)。秋三月(水相并不宜补养)。
五脏王月春三月。夏三月。季夏六月。秋三月。冬三月(有疾可宣泄)。
五脏废月夏三月(木废)。季夏(六月。火废)。秋三日(土废)。冬三月(金废)。
春三月(水废。宜补忌泄)。
五脏囚月季夏(六月。木囚)秋三月(火囚)。冬三月(土囚)。春三月(金囚)。
夏三月(水囚宜补忌泄)五脏死月秋三月(木死)。冬三月(火死)。春三月(土死)。夏三月(金死)。季夏(六月。水死。宜补)。
五脏王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上不灸不服药)。
五脏王时寅至辰。巳至未。申至戌。亥至丑(以上不灸)。
五脏困日戊己(土也)。庚辛(金也)。壬癸(水也)。甲乙(木也)。
丙丁(火也。宜补养安神)。
五脏困时食时(日昧土也)。晡时(日入金也)。人定(夜半水也)。
平旦(日出木也)。禺中(日中火也宜补养)。
五脏忌日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并忌此日得病)。
五脏忌时申至酉。亥至子。寅至卯。巳至午。辰戌丑未(并忌此时得病)。
五时春。夏。季夏。秋。冬。
五音角(六十四系)。征(五十四系)。宫(八十一系)。商(七十一系)。羽(十八系。以上象五行应五脏)。
五星岁(东方)。荧惑(南方)。镇(中央)。太白(西方)。辰(北方。以上五星。
各象一脏)。
五常仁肃。礼哲。信圣。义毅。智谋(各从五脏出)。
五乐琴。管。鼓。磬。瑟(外象五行。内应五脏)。
五兵矛。剑。盾。戟。弩(各应其脏)。
五味酸。苦。甘。辛。咸(以上各随五脏所宜)。
五宜苦。甘。辛。咸。酸(子来扶母)。
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