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灵枢识>第43章

第43章

即率谷穴也。从此后行耳后三分许。入发际二寸。天冲穴也。下行耳后。入发际一寸。浮白穴也。由此下行耳后。高上枕骨下摇动有穴。窍阴穴也。从窍阴行耳后。入发际四分。即完骨穴也。
其直者从颠入络脑铜人注云。顶为中顶。前曰囟顶。后曰脑顶。左右曰角。滑氏云。脑、头髓也。
颈上为脑。脑后为项。此直行者。由通天穴后循络却、玉枕。入络脑。
还出别下项(止)抵腰中
张云。自脑复出别下项。由天柱、而下会于督脉之大椎、陶道。却循肩内分作四行而下。此节言内两行者。夹脊两旁各相去一寸半。自大杼、行风门、及脏腑诸。而抵腰中等穴也。中行椎骨曰脊。臀骨上曰腰。
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张云。自腰中入膂络、肾前属膀胱。肾与膀胱为表里也。夹脊两旁之肉曰膂。
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中甲乙。铜人挟脊。作会于后阴四字。发挥集书。无挟脊二字。马云。从腰中循腰髋下挟脊。历上次中下会阳。下贯臀。至承扶、殷门、浮
委阳、入中之委中穴。滑氏云。臀。尻也。挟腰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腓肠上膝后曲处为。
介按、从腰踝骨下一寸。侠脊两旁。第一空陷中。即上穴也。第二空陷中。次穴也。第三空陷中。
中穴也。第四空陷中。下穴也。从下行阴尾、尻骨两旁五分许。即会阳穴也。又自尻臀下阴股上约纹中。
即承扶穴也。从殷门外循。斜上一寸。屈膝而得之。即浮穴也。从浮下行。仍在承扶下六寸。屈伸取之。
委阳穴也。从委阳下行中。约纹动脉陷中。伏卧取之。即委中穴也。以上诸穴。皆属足太阳膀胱经。
其支者(止)挟脊内胛、甲乙注云。一作髋。缪刺论王注。铜人发挥作胂。滑氏云。膂肉曰胂。夹脊肉也。其支者为挟脊。两旁第三行相去各三寸之诸穴。自天柱而下。从
内左右。别行下贯胂膂。历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下历尻臀。过髀枢也。
介按、膀胱经穴。自大杼别脉。其支者从肩膊内循。行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即是附分穴。由附分至秩边穴。共计十四穴。左右历次而下。共二十八穴。
过髀枢(止)合中甲乙、铜人。髀外下无从字。滑氏云。股外为髀。捷骨之下为髀枢。循髀外后廉髀枢之里。本经、承扶、之外一寸五分之间。而下与前之入中者相合。
以下贯内(止)至小指外侧马云。同。滑氏云。腓肠也。下行循合阳穴。下贯内。
历承筋、承山、飞阳、跗阳。出外踝后之昆仑、仆参、申脉、金门。循京骨、束骨、通谷。至小指外侧端之至阴穴。以交于足少阴也。杨云。
骨之下为立骨。左右各有内外踝骨者共四。踝骨之后。各有京骨者。左右共二。张云。小指本节后。大骨曰京骨。
髀不可以曲甲乙无髀字。似是。张以髀为髀枢。未知是否。
踝厥张云。足太阳脉出外踝之后。筋结于外踝也。
是主筋所生病者张云。周身筋脉。惟足太阳为多为巨。其下者结于踵、结于结于结于臀。
其上者挟腰脊、络肩项。上头为目上纲。下结于。故凡为挛、为弛、为反张载眼之类。皆足太阳之水亏。而主筋所生病者。汪云。主筋。义未详。按、太阳病多痉急如上症。皆风伤筋也。
痔疟狂癫疾张云。脉入肛故为痔。经属表故为疟。邪入于阳。故为狂癫疾。马云。刺疟篇有太阳之疟。癫狂篇二十二有刺太阳经者。
项痛甲乙。项下有颈间二字。
邪走足心甲乙、铜人、发挥。走、作趣。马、作趋。滑氏云。趣、向也。足少阴起小趾之下。斜向足心之涌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马云。邪、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