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者(止)小于人迎也
张云。寸口主阴。肺为大肠之脏。手太阴经也。故肺气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则反少也。人迎者。足阳明之动脉。在结喉旁一寸五分。乃三阳脉气所至也。阴阳别篇曰。三阳在头。三阴在手者。其义即此。下同。简案、何梦瑶医编云。人迎脉。恒大于两手寸脉数倍。从无寸口反大于人迎者。今验之此言。殆信矣。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端下。甲乙有外侧二字。铜人作内侧。误。张云。即食指之端也。穴名商阳。
循指上廉张云。上廉。上侧也。凡经脉阳行于外。阴行于内。后诸经皆同。循指上廉。二间三间也。
合谷张云。穴名。两骨。即大指次指后歧骨间也。俗名虎口。
两筋之中张云。腕中上侧。两筋陷中。阳溪穴也。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滑氏云。自阳溪而上循臂上廉之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
上外前廉上甲乙铜人有循字。张云。行肘五里臂也。
骨杨云。肩前也。肩端两骨间为骨。张云。肩端骨罅为骨。以上肩巨骨也。隅同。
柱骨之会上铜人注云。气腑论注曰。柱骨之会。乃天鼎穴也。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同身寸之半寸是也。杨云。要旨曰。脾上际会处为三柱骨。此经自肩
穴。上出柱骨之上。张云。肩背之上。颈项之根。为天柱骨。六阳皆会于督脉之大椎。是为会上。简案、气腑论。手阳明脉气所发。柱骨之会各一。又气穴论。大椎上两旁各一柱骨会上。乃大椎两旁。必有本经之穴。其名今无考。铜人注为天鼎。非也。
下入缺盆杨云。经曰。胸两旁高处为膺。膺上横骨为巨骨。巨骨上为缺盆。志云。缺盆在结喉两旁之高骨。形圆而踝。如缺盆然。
属大肠滑氏云。当天枢之分会。属于大肠。
上颈贯颊甲乙作直上至颈贯颊六字。滑氏云。头茎为颈。耳以下曲处为颊。自缺盆上行于颈。
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
入下齿中发挥。齿下补缝字。杨云。口内前小者为齿。大者为牙。滑氏云。既入下齿缝中。
复出夹两口吻。相交于人中之分。
人中张云。即督脉之水沟穴。由人中而左右互交上挟鼻孔者。自禾以交于迎香穴也。简案、老子释略云。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天地之间。人中是也。
大肠手阳明也诸本无此六字。当删。下并同。
颈肿颈、甲乙作颊。铜人作。注云。谓准之秀骨也。并非。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张云。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主气。而津液由于气化。故凡大肠之或泄或秘。
皆津液所生之病。而主在大肠也。志云。大肠传导水谷。变化精微。故主所生津液。病则津液竭而火热盛。故为目黄、口干、衄、喉痹、诸证。
衄铜人注云。王曰。鼻中水出曰。血出曰衄。
寒栗不复张云。不易温也。铜人注云。栗、战也。
起于鼻之交中甲乙铜人及十四经发挥。并无之字。当是衍文。滑氏云。鼻茎也。(案出说文)鼻山根为。足阳明起于鼻两旁迎香穴。由是而上。左右相交于
中。铜人注云。两目之间。鼻凹深处谓之中。张云。交。其脉左右互交也。简案、张注非是。
旁纳太阳之脉纳、甲乙千金铜人发挥马志并作约。铜人注云。足太阳起于目。(案睛明穴)而阳明旁行约之。张云。纳、入也。简案、纳作约为是。太阳甲乙作大肠。
下循鼻外滑氏云。历承泣、四白、巨。
第3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