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挂以发马云。知机之道者。唯此一气而已。犹不可挂一发以间之。志云。静守于来往之间而补泻之。少差毫发之间。则失矣。
工独有之甲乙任务上。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张云。往、气之去也。故为之逆。来、气之至也。故为之顺。
正行无问志本问作间非。
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甲乙。逆、作迎。张云。逆其气至而夺之。泻其实也。
恶得无虚。随其气去而济之。补其虚也。恶得无实。故泻必因吸内针。补必因呼内针。此即迎来随去之义。高武云。迎者逢其气之方来。如寅时气来注于肺。卯时气来注大肠。此时肺、大肠、气方盛而夺泻之也。随者随其气之方去。如卯时气去注大肠。辰时气去注于胃、肺、与大肠。此时正虚而补济之也。余仿此。
大要简案、盖古经篇名。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张云。徐出针而疾按之为补。故虚者可实。疾出之而徐按之为泻。故实者可虚。简案、张据素针解篇释之。与小针解之旨乖。
若有若无马云。实者止于有气。虚者止于无气。气本无形。似在有无之间耳。
察后与先张云。求病所急。而治分先后也。若存若亡。察气之行与不行。以为针之去留也。
若得若失张云。欲虚而虚。欲实而实。是得法也。
粗工妄为。则失之矣。简案、小针解云。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
知张注失经旨矣。
补泻之时针解篇曰。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张云。当补当泻。用有其时。
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甲乙作迎之。迎之意。必持而内之。放而出之。排扬出针。
张云。凡用泻者。必持内之。谓因其气来。出之疾而按之徐也。故可排开阳道以泄邪气。简案、据下文补曰。
甲乙近是。
按而引针是谓内温简案、连下二句言补法。若病当用泻法。而反按而引针以补之。是谓内温。
引针谓退其针。温、蕴同。乃素问温血之温。谓血气蕴蓄于内。而不得散泄也。诸注并接下文补曰为释。恐误。
意若妄之志云。之、往也。张云。妄、虚妄也。意若妄之。言意会于有无之间也。妄、甲乙作忘。
若行若按若蚊虻止张云。若行若按。言行其气。按其处也。若蚊虻止。言当轻巧无迹。而用得其精也。
如留如还去如弦绝张云。留、留针也。还、出针也。去如弦绝。轻且捷也。故无损而能补。
还、甲乙作环。
令左属右张云。右手出针。左手随而按扪之。是令左属右也。
必无留血急取诛之
马云。如有留血。当急取以责之。但此补法。必无留血者。张云。凡取血络者。不可使有留血。宜急取之也。志云。此补正运邪之法。故必无留血。设有留血。急取而诛之。简案、以理推之。此间恐有遗脱。
坚者为宝甲乙宝作实。王注素针解篇。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云壮、谓持针坚定也。针经曰。
持针之道。坚者为实。则其义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实字作宝。乃与今本异。
正指直刺简案、针解篇云。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王注正指直刺。针无左右。
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