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孔子改制考>第52章

第52章

(哀公问:“夫子之服,其儒服与?”是儒服为孔子改制之服。儒者尊孔子为“先王”,因尊其服为“先王之服”,此孔门相传之微言也。)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凡孔子后学中引礼,皆孔子之礼。所称先王皆孔子,非三代先王也。)
故先王圣人,安为之立中制节,一使足以成文理,则舍之矣。然则何以分之?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遍矣,其在宇中者,莫不更始矣,故先王案以此象之也。然则三年何也?曰:加隆焉,案使倍之,故再期也。由九月以下何也?曰:案使不及也。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上取象于天,下取象于地,中取则于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荀子礼论》)
(三年丧为孔子之制,则此“先王”,非孔子而何?)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所称之仁政,尽与《公羊》合,皆孔子之仁政也。所称“先王”,即孔子。《孟子》全书皆然。)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孟子滕文》下)
(“先王”之道,即孔子之道。所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也。)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并同上)
《春秋》之于世事也,善复古,讥易常,欲其法先王也。然而介以一言曰:王者必改制。(《繁露楚庄王》)先王制乐,所以节百事。(《乐纬叶图征》)
《王制》是孔子之后,大贤所记先王之事。(《五经异义》)──右孔子为先王。
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荀子正名》)
(当荀子之时,周德虽衰,天命未改,秦又未帝,而立爵名从周,与商并举,则所谓后王者,上非周王,后非秦帝,非素王之孔子而何?孟子称孔子为先王,荀子称孔子为后王,其实一也。云爵名从周,而刑名、文名不从周,则所谓后王正名者,非孔子而何?然则以为礼名、刑名、文名,为周人之旧,而非孔子所改制者,其误不待言矣。)
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于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荀子不苟》)(孔子改制为人道之始,故谓今日为天地之始。)
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荀子非相》)
(以后王为天下之君,荀子之尊孔子可谓极矣。王者往,君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
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荀子儒效》)(诸子杂称神农、黄帝,而不法孔子,所谓缪学杂举也。)
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荀子儒效》)
言志意之求,不下于士。言道德之求,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不听也。(并同上)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荀子之言,皆为当时战国诸子高谈神农、黄帝者说法。)是散名之在人者也,是后王之成名也。(《荀子正名》)
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同上)(凡荀子称“后王”者,皆孔子也。)
──右孔子为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