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之”,聚珍本作“大”。
(四)“办”,范晔后汉书耿弇传李贤注云:“办犹成也。”
(五)“击”,聚珍本作“系”。
(六)“而”,聚珍本作“如”。
(七)“喻明”,聚珍本作“明喻”。
(八)“至”,聚珍本作“止”。
(九)
“不敢为人道也”,此句下聚珍本有“上以弇为建威大将军”一句,不知聚珍本辑自何书。范晔后汉书耿弇传云:“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
(一)“耿弇讨张步,与济南王费邑合战”,事在建武五年。范晔后汉书张步传云:建武“五年,步闻帝将攻之,以其将费邑为济南王,屯历下。冬,建威大将军耿弇破斩费邑,进拔临淄”。通鉴卷四一所载较详,其文云:“张步闻耿弇将至,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人来救之。弇……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战之,临陈斩邑,既而收首级以示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后汉纪卷五所载较通鉴稍略。
(一一)“所断贼头入示巨里”,此句上当有“以”字。
(一二)“外以执为思,内臣怖之”,此二句有讹误。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一三)“从攻雒阳”,此句聚珍本未辑录。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建武元年六月,光武帝即皇帝位,七月,以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旋遣弇率强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备荥阳以东,使吴汉率十一将军围朱鲔于雒阳。九月,朱鲔降。
(一四)“张步都临淄”,范晔后汉书耿弇传云:“时张步都剧。”通鉴卷四一同。考之东观汉记下文,范书、通鉴所载为是。当时张步都剧,使张蓝率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兵万余守临淄。三城西安在西,剧县在东,临淄居中。耿弇先击破临淄,使张步与张蓝隔绝,张蓝大惧,引兵亡归剧。
(一五)“令”,聚珍本作“命”。
(一六)“其”,聚珍本作“期”,与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后汉纪卷五同。
(一七)“会明,求乞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也”,“会明”二字下有脱文。后汉纪卷五云:“会明,至临淄城,军吏争之,以为’攻临淄,而西安必救;攻西安,临淄不能救‘。”通鉴卷四一云:“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争之,以为’攻临淄,西安必救之;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不如攻西安‘。”据此可知脱文大意。
(一八)“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此句书钞卷一一三引作“所以击一而得两也”。
(一九)“敌城”,聚珍本作“重地”,范晔后汉书耿弇传作“敌地”。
(二)“月”,聚珍本作“日”。
(二一)“张步攻耿弇营,合战,盒升王宫环台望之”,此三句原无,首句御览卷三四五、卷四三四引,据补。范晔后汉书耿弇传云:张步引兵至临淄,“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李贤注云:“临淄本齐国所都,即齐王宫,中有坏台也。东观记作’环台‘。”“合战,弇升王宫环台望之”二句,系据李贤注和范书酌补。
(二二)“以手中刀截之”,此句姚本、聚珍本作“以佩刀摧之”,类聚卷六引同。御览卷三四五、卷三四九、卷四三四引作“以佩刀截之”。
(二三)“军中”,姚本、聚珍本作“左右”,类聚卷六,御览卷三四五、卷三四九、卷四三四引同。
(二四)“士”,聚珍本作“事”,误。范晔后汉书耿弇传载陈俊言曰:“剧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以须上来。”
(二五)“十”,原误作“下”,聚珍本作“十”,书钞卷一二引同,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后汉纪卷五亦皆作“十”,今据改正。
(二六)“两”,原误作“而”,聚珍本作“两”,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后汉纪卷五同,今据改正。
(二七)“郡试”,姚本作“郡尉试”,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同。聚珍本作“都尉试”。范书李贤注引汉官仪云:“岁终郡试之时,讲武勒兵,因以校猎,简其材力也。”
(二八)“肄驰射”,此句原无,姚本、聚珍本有,御览卷三八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二九)“三十六”,姚本同,聚珍本作“四十六”,与范晔后汉书耿弇传、通鉴卷四一相合。
耿国
耿国,(一)字叔宪。(二)范晔后汉书卷一九耿国传李贤注为大司农,晓边事,能论议,数上便宜事,天子器之。(三)聚珍本
(一)“耿国”,耿弇弟,范晔后汉书卷一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字叔宪”,范晔后汉书耿国传云:“国字叔虑。”李贤注云:“东观记’虑‘作’宪‘。”此条即据此辑录。“宪”,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三二引司马彪续汉书皆作“虑”。
(三)
“天子器之”,此条不知聚珍本辑自何书。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三二引司马彪续汉书皆有此条文字,字句全同。按御览卷二三二先引东观汉记刘据事,下文即云:“又曰:高诩字季回,……又曰:羊融字子优,……”其下又引续汉书李固事,然后以“又曰”形式引征四条续汉书文字,耿国为大司农事即为其中的一条。疑聚珍本辑者阅读御览时,忽略了夹置在“又曰”中的“续汉书”三字,误把耿国为大司农一条系于东观汉记。
第69章传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