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东观汉记(上)>第21章纪三1

第21章纪三1

恭宗孝安皇帝
孝安皇帝讳祜,(一)清河孝王第二子也。(二)少聪明敏达,(三)慈仁惠和,宽容博爱,好乐施予。自在邸第,数有神光赤蛇嘉应,照耀于室内。又有赤蛇盘纡殿屋床笫之间,(四)孝王常异之。年十岁,善史书,(五)喜经籍,(六)和帝甚喜重焉,号曰“诸生”。数燕见在禁中,(七)特加赏赐,下及玩弄之物,诸王子莫得与比。殇帝即位,邓后临朝,以帝幼小,诏留于清河邸,欲为储副。殇帝崩,以王青盖车迎,(八)齐于殿中,(九)拜为长安侯,(一)乃即帝位。谦让恪懃,孜孜经学,志在供养,(一一)委政长乐宫。永初元年,徼外羌龙桥等六种慕义降附。(一二)永昌献象牙、熊子。(一三)号皇太后母邓夫人为新野君。(一四)新城山泉水大出,突坏人田,水深三丈。(一五)十一月,上始讲尚书,于典艺。(一六)二年春正月,帝加元服。(一七)六月,雹大如芋魁、鸡子,风拔树发屋。(一八)闰七月,徼外羌薄申等八种举众降。(一九)三年,雁门乌桓及鲜卑叛,战九原高梁谷。(二)四年,司隶、豫、衮、徐、青、冀六州蝗。(二一)新野君薨,(二二)赠以玄玉赤绂,赙钱三千万,布三万匹。五年,(二三)汉阳人杜琦叛,琦自称安汉将军。汉阳故吏杜习手刺杀之。六年正月甲寅,谒宗庙。(二四)七年,郡国蝗飞过。(二五)滨水县彭城、广阳、庐江、九江谷九十万斛,送敖仓。(二六)元初元年,(二七)日南地坼长百八十二里,广五十六里。二年,青衣蛮夷堂律等归义。(二八)安定太守杜恢与司马钧等并威击羌,(二九)恢乘胜深入,至北地灵州丁奚城,为虏所害,钧拥兵不救,收钧下狱。蛮田山、高少等攻城,(三)杀长吏。州郡募五里蛮夷、六亭兵追击,山等皆降。赐五里、六亭渠率金帛各有差。四年,(三一)武库火,烧兵物百二十五种,直千万以上。诏曰:“方今八月案比之时。”(三二)虔人种羌大豪恬狼等诣度辽将军降。(三三)延光二年,(三四)九真言嘉禾生,禾百五十六本,七百六十八穗。三年,(三五)凤皇集济南台丞霍穆舍树上,赐帛各有差。(三六)卫县木连理,定陵县木连理。(三七)颍川上言白鹿见。(三八)颍川上言麟见。(三九)黄龙见历城,又见诸县。(四)四年三月,帝崩于叶县,在位十九年,时年三十二。御车所止,饮食、百官、鼓漏、起居、车骑、卤簿如故。及还宫,皇后与兄显,(四一)中常侍江京、樊丰等共与伪诈,(四二)不欲令群臣知上道崩,(四三)欲伪道得病,遣司徒等分诣郊庙社稷,告天请命,诬罔灵只,以亡为存。其夕发丧,(四四)群寮百姓,如丧考妣,塞外蛮夷,致祭涕泣。葬恭陵。御览卷九一立章帝孙济北惠王寿子北乡侯犊。(四五)范晔后汉书卷五安帝纪李贤注
圣德炳着。(四六)。书钞卷七
(一)“孝安皇帝”,事详范晔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袁宏后汉纪卷一六、卷一七。汪文台辑薛莹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卷一、谢沈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亦略载其事。
(二)“清河孝王”,名庆,章帝子,建初三年生,四年立为皇太子,七年废,封为清河王。事详范晔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章帝纪。
(三)“聪明敏达”,书钞卷七仅引此一句。
(四)“又有赤蛇盘纡殿屋床笫之间”,“又有赤蛇”四字原无,聚珍本有,今据增补。“笫”,床上以竹编制的垫子。范晔后汉书安帝纪云:“帝自在邸第,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笫之间。”
(五)“善史书”,书钞卷一二仅引此一句。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李贤注云:“史书者,周宣王太史籀所作之书也。凡五十五篇,可以教童幼。”
(六)“喜”,原误作“嘉”,聚珍本不误,今据改正。
(七)“在禁中”,此三字聚珍本作“省中”。
(八)“王青盖车”,“王”字聚珍本误作“玉”。“车”字原脱,聚珍本有,今据增补。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云:“皇太子、皇子皆安车,朱班轮,青盖,金华蚤,黑文,画轓文辀,金涂五末。皇子为王,锡以乘之,故曰王青盖车。”
(九)“齐于殿中”,“齐”,聚珍本作“斋”,二字古通。“于”,原误作“中”,聚珍本不误,今据改正。范晔后汉书安帝纪云:“殇帝崩,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禁中。其夜,使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斋于殿中。”
(一)“拜为长安侯”,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李贤注云:“不即立为天子而封侯者,不欲从微即登皇位。”通鉴卷四九胡三省注云:“余谓先封侯者,用立孝宣帝故事也。”
(一一)“志在”,聚珍本作“笃志”。
(一二)“徼外羌龙桥等六种慕义降附”,此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云:“永初元年春正月,……蜀郡徼外羌内属。”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云:“徼外羌龙桥等六种慕义降附。”玉海卷一五二亦引。此句即据李贤注和玉海卷一五二所引增补。聚珍本亦辑有此句。范晔西羌传云:“安帝永初元年,蜀郡徼外羌龙桥等六种万七千二百八十口内属。”
(一三)“永昌献象牙、熊子”,此句原无,类聚卷九五引东观汉记云:“安帝永初九年,永昌献象牙、熊子。”“九年”乃“元年”之讹。以永初为年号仅有七年。范晔后汉书安帝纪载:永初元年三月“己卯,永昌徼外僬侥种夷贡献内属。”又西南夷传云:“永初元年,徼外僬侥种夷陆类等三千余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可证永昌献象牙、熊子为永初元年事,确切时间为元年三月己卯。今据类聚卷九五所引增补此句。
(一四)“号皇太后母邓夫人为新野君”,此句原无,书钞卷四八引,今据增补。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此句。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永初元年载:“六月戊申,爵皇太后母阴氏为新野君。”和熹邓皇后纪载:“永初元年,爵号太夫人为新野君,万户供汤沐邑。”
(一五)“新城山泉水大出,突坏人田,水深三丈”,此三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永初元年十月载:“辛酉,新城山泉水大出。”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云:“突坏人田,水深三丈。”今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字句增补。
(一六)“于典艺”,书钞卷一二仅引此一句。
(一七)“二年春正月,帝加元服”,范晔后汉书安帝纪云:“三年春正月庚子,皇帝加元服。”袁宏后汉纪卷一六、通鉴卷四九所载皆同。此“二年”当作“三年”。
(一八)“六月,雹大如芋魁、鸡子,风拔树发屋”,此三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二年载:“六月,京师及郡国四十大水,大风,雨雹。”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云:“雹大如芋魁、鸡子,风拔树发屋。”今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字句增补。通鉴卷四九胡三省注亦引“雹大如芋魁”云云二句。
(一九)“闰七月,徼外羌薄申等八种举众降”,此二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二年闰七月载:“癸未,蜀郡徼外羌举土内属。”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云:“徼外羌薄申等八种举众降。”今据李贤注,又参酌范书增补。通鉴卷四九胡三省注亦引“徼外羌薄申等八种举众降”一句。据范书西羌传载,薄申等八种降汉者共三万六千九百口。
(二)“三年,雁门乌桓及鲜卑叛,战九原高梁谷”,此三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三年载:“九月,雁门乌桓及鲜卑叛,败五原郡兵于高渠谷。”李贤注云:“东观记曰:’战九原高梁谷。‘’渠‘、’梁‘相类,必有误也。”通鉴卷四九胡三省注又引李贤注。今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字句增此三句。聚珍本作“三年,雁门乌桓及鲜卑叛,五原郡兵败于高梁谷”。亦依李贤注和范书辑录。
(二一)“四年,司隶、豫、兖、徐、青、冀六州蝗”,此二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永初四年载:“夏四月,六州蝗。”李贤引东观汉记注云:“司隶、豫、兖、徐、青、冀六州。”通鉴卷四九胡三省注引同。今据李贤注,又参酌范书增补。
(二二)“新野君薨”,此下四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李贤注引,今据增补。新野君阴氏于永初四年十月卒,谥曰敬君。见范书安帝纪、和熹邓皇后纪。
(二三)“五年”,此下四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五年载:“九月,汉阳人杜琦、王信叛,与先零诸种羌攻陷上邽城。十二月,汉阳太守赵博遣客刺杀杜琦。”“汉阳人杜琦、王信叛”句下李贤注云:“东观记曰:’琦自称安汉将军。‘”又于“汉阳太守赵博遣客刺杀杜琦”句下注云:“东观记曰:’汉阳故吏杜习手刺杀之。‘”此下四句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字句增补。
(二四)“六年正月甲寅,谒宗庙”,此二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载:永初“七年春正月庚戌,皇太后率大臣命妇谒宗庙”。李贤注云:“臣贤按:东观、续汉、袁山松、谢沈书、古今注皆云’六年正月甲寅,谒宗庙‘,此云’七年庚戌‘,疑纪误也。”今据李贤注增补。聚珍本作“六年春正月甲寅,皇太后率大臣命妇谒宗庙”,于李贤注外,又据范书作了增补。袁宏后汉纪卷一六云:永初“六年春正月甲寅,皇太后初亲祭于宗庙”。所载与东观汉记相合。又御览卷五三一引东观汉记云:“永初六年,皇太后入宗庙于世祖庙,与皇帝交献焉,如光烈皇后故事。”此条已编入本书郊祀志。
(二五)“七年,郡国蝗飞过”,此二句原无,类聚卷一引云:“永初七年,郡国蝗飞过。”今据增补。
(二六)“滨水县彭城、广阳、庐江、九江谷九十万斛,送敖仓”,此二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七年载:“九月,调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租米,赈给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庐江、九江饥民,又调滨水县谷输敖仓。”其下李贤引此二句作注,今据增补。
(二七)“元初元年”,此下三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元初元年载:“二月己卯,日南地坼。”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云:“坼长百八十二里,广五十六里。”今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字句增补。
(二八)“二年,青衣蛮夷堂律等归义”,此二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安帝纪元初二年正月载:“蜀郡青衣道夷奉献内属。”李贤注引东观记云:“青衣蛮夷堂律等归义。”今据李贤注,又参酌范书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