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事剪除之法
一后事剪除之法蝗虫下子。必择坚垎黑士高亢之处。用尾栽入土中下子。深不及一寸。仍留孔窍。且同生而羣飞羣食。其下子必同时同地。势如蜂窠。易寻觅也。一蝗所下十余。形如豆粒。中止白汁渐次充实。因而分颗。一粒中即有细子百余或云一生九十九子不然也。夏月之子易成。八日内遇雨即烂坏。否则至十八日生蝻矣。冬月之子难成。至春而后生蝻。故遇腊雪春雨。则烂坏不成亦非能入地千尺也。此种传生一石。可至千石。故冬月掘除。尤为急务。且农力方闲。可以从容搜索。官司即以数石粟易一石子。犹不足惜。第得子有难易。授粟亦宜有等差。且念其冲冐严寒。尤应厚给使民乐趋其事可矣。
△备蝗杂法
一王祯农书言。蝗不食芋桑与水中菱芡。或言不食菉豆。豌豆豇豆。大麻。〈艹冏〉麻。芝麻。薯蓣凡此诸种。农家宜兼种。以备不虞。
一飞蝗见树本成行。多翔而不下。见旌旗森列。亦翔而不下。农家多用长竿。挂衣帬之红白色。光彩映日者。羣逐之亦不下也。又畏金声炮声。闻之远举。总不如用鸟枪入铁砂。或稻米击其前行。前行惊奋。后者随之去矣。
一除蝗方。用秆草灰石灰等。分为细末。筛罗禾谷之上。蝗即不食。
一传子曰。陆田命悬于天。人力虽修。苟水旱不时。一年之功弃矣。水田之制由人力。人力苟修。则地利可尽也。且虫灾之害。又少于陆水田既熟。其利兼倍与陆田不侔矣。
△附治虫条约
农书云。热气积于土块之间。暴得雨水酝酿蒸湿。未经信宿。则其气不去。禾根受之。遂生蟊。烈日之下忽生细雨。灌入叶底。留住节干。或当昼吸太阳之气。得水激射。热与湿相蒸。遂生蠈。朝露浥日蒙雨。日中点缀叶间。单则化气。合则化形。遂生〈螣,虫代月〉。热种根下湿行于稿。夹日与雨。外薄其肤。遂生螟。秽交热化。不雨不旸。昼晦夜暍。而风气不行遂生蜚五贼不去则嘉禾不兴故灌田者先须以水浸过收其热气。旋即去之。然后易以新水。栽禾无害。或以长牵。或以疏齿披拂。勿以凝着。则虫不生。按此言。致虫之由。与却虫之方。凡属农家。不可不知其说也。
乾隆十三年七月。浙江布政使永贵。颁行治田间青蟊诸虫方法列后
一青虫大如蚕。每于日未出时。青虫正在苗尖吸露。急用新竹软条作。扫箒。往回轻轻刷扫。则虫落田间。为泥粘住。不能复生若日出以后。虫行叶下。虽扫无益。
一蟊虫小如芥。多在苗底。小竹筒一个。尽下筒口四面凿孔。系绳四条。如筐挑之式。于筒节旁钻一细眼。筒内注菜油。将孔堵塞拴于竿头。天晴日午。两人对立。一人执竿。将所系油筒取开塞孔。在苗叶上。左右用油拖运。向后退行。一人执细竹扫箒。向前刷扫。虫随油落。二虫发生。均须急治为主。
一飞蛾蚱蜢亦能食苗。惟山乡则有之。其法于黑夜中。在田边隙地。用草燃火。飞蛾自投火中。
一青虫如蚕。亦能吐丝。织茧于稻叶内化为蛾江浙乡人名为裹头虫。此虫只能食叶。除净后禾仍发生。尚无大害。惟蟊贼之属。最不易治。食及根节。为害最毒也。
一治虫。当致力于初发之时。与救火灾同。稍迟即滋蔓难图。虽青蟊诸虫。其害与蝗蝻无异也。一有生发。一面禀报。一面亲往踏勘督率业佃尽力救治。近者田家多以石灰桐油布于叶上。亦可杀虫。如有工本不继之农。酌量借贷以助其油木工食。如果成灾。照例办理。江浙田土高卑不齐。雨水为灾最甚。止荒熟相间。惟久生虫为灾最大大抵青蟊蝗蝻诸虫当生发之际得遇透雨尚易扑救净尽。人事当尽。而天时最难必得耳。
勤俭社约【遂安洪子泉定】
人生困苦之遭。大半由于不勤不俭。勤能致富。俭可成家。人亦有言。良非虚语以日省二文为积谷备荒计。节小用以成大用。洵可随地倡行也。述勤俭社约。
勤俭解
勤俭歌
劝日积二钱励勤俭说
劝立勤俭社为积谷备荒积钱作善法
△勤俭解
贫富皆少不得勤俭二字。勤非孜孜为利。惟在专心正务。俭非鄙吝过情止是量入为出。故不习勤。好安逸贪懒惰者。家富则入于下流。家贫则必为乞丐。苟不习俭。酒肉是务。华丽是崇。淫滥赌博者。家富则至于破荡。家贫则必为盗窃昔有论做人家者。少年子弟不可听其浮闲无业。必察其资性才力。无论士农工商。授一业与之习。则心有所。身有所拘。外而经营。内而谋画。自然无暇他想矣。若任其闲游饱食。终日必流入花酒呼卢鬬狠之中。诸般歹事都做出来。势必荡产倾家。丧身败行故为人父兄者。于少年子弟。必寻一事。早令他勤苦做做。非定要得利也。即其事无大利而拘束了身心。演习了世务。谙练了人情。长进了学识。这便是大利益也。岂必得金乎。若纵容子弟浮闲惯了。是送上了贫穷道路。虽遗金千万有何益哉。故做人家以勤为第一要着。至于节俭与鄙吝不同。慷慨与奢华不同。鄙吝者止知做家而不知做人。奢华者止知做人而不知做家。究之做人要好。不尚奢华。故曰与其奢也。宁俭。又曰俭则示之以礼。斯俭而得中矣。
△勤俭歌
人要勤、人要勤。男耕女织各经心。耕得田禾吃饱饭。织得布帛着衣裙。听我歌。该认真。迟眠早起学成人。游手好闲流下贱。为匪作歹受官刑。古云坐吃山空了。要望成家只在、勤人要俭。人要俭。淡饭粗衣安贫贱。酒肉宾朋个个亲。手里无钱人都厌。听我歌存主见。血汗求财经百炼。有钱常想没钱时。没钱应用何处变。绝无花费白便宜。若怕求人当省俭。
△劝日积二钱励勤俭说
礼曰。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夫货弃于地为不俭。力不出于身为不勤。不俭不勤。非独大同之世所不容。即求处小康之时而不可得。此常人所尽知也。然而不勤不俭者实多。才能人所矜也。而不勤者无由能。富厚。人所羡也而不俭者无由富。且不第无能与无富也。甚或为人贱恶而贫困不克自存。则害亦深矣。而天下之不穷不俭者犹多。何也。无勤与俭之心也。即有心而不能持久者。则无所事以日淬厉之也。吾请为一说以劝人心苟勤虽鄙事不必无一钱之余。人身苟俭。虽小用亦可省一钱之出。所余所省。皆别储之。则一日必有二钱之积。岁终可得七百二十文。而一家少者以五口计。亦合为三千余钱焉噫。贫家当岁暮逋集。呼索盈门。乞限则夙已负期转贷则旧赊已徧。捡箱囊而物无可售。计田宅而劵已质人。当此之时。苟有别储之钱出。以偿之而明岁可复通乞假。纵储少而不能给。亦可略与之以求缓。分偿之以冀恕。是何异昔之人每治饭时必取少米别储者。后竟以济断炊之急欤。推此以思。平昔之耗于无形而驯至大困者。葢无日不有不勤不俭之端以致之也。倘能日以自绳。而藉勤俭二钱为之课功而稽旷则上焉者。扩充乎此。而无一事不勤俭。并能持戒与修福。以邀天佑而获素封。次之亦兢兢不遑。罔敢侈肆。外可见原于债家。而少纾迫胁。内亦可支吾凑垫。不遽至于辱行丧身。斯岂非勤俭二钱日相激劝而有以淬厉之欤。则此诚疗贫之良剂也。而吾谓斯又保富之要术。古称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是知贫尚廉。富尚惠。如前之所言。则贫者日积而可鲜妄取。富者亦宜口积而可资广与。语云。富人者贫人之母。思母之怜子果何如。则富之怜贫当何如。佛书言能布施者。得富厚报。自思吾之有富。非祖父先世之能施。必吾身前世之能施。故得免贫之苦也。既以施获富。富遂不复施。富何能久。富而益施。富终无尽。而子孙可期永享矣。然而富者财施犹易。心施实难。心施者时念贫者之艰。而思损己以益之。故功德尤大。诚能每日勉亲细务。而省一钱。复节昼食而省一钱。钱虽微。而此克己裕贫之怀。晨夕往还于方寸。吾知其慈祥恻怛。必能默契幽冥而福禄日增矣。至于储以待用。则莫大于丰年积谷以备荒。不徒施济之利溥也。亦以豫免饥民之閧夺。岂非保富要术欤。然则富者之俭所以惜物而赒贫。故曰货恶弃地而不必藏于己也。富者之勤所以习劳而体贫。故曰力恶其不出而不必为己也。由是羣富共相淬厉。习以成风。俾菽粟如水火而贫富相安。岂非大同之盛复见今日。而共庆
升平于万禩哉。
△劝立勤俭社为积谷备荒积钱作善法
勤俭两钱一日。七百廿钱一年。十万人余七万千。积谷还资积善。不善固宜不入。万善胡弗同归。劝君立社幸无违。备荒此为上策。
亲睦相扶相助。联络大小村庄。一社合成周利仓。积谷三年千担。八百六十四位。一年六百廿千。约来千担合三年。照此城乡并劝。
一社百零八席。一席分定八人。每人一月六十文。席长一人是问。社长总理百八。年终汇数收齐。二十七席一分司。四季四人司事。
一社积钱储谷。每年粜陈籴新。平粜只许社中。社外一升不应。富者惠周同里。贫者利倍自身利人利己免饥民。勤俭推恩无尽。
荒岁议蠲议赈。一时设法俱穷。藏富何如里井中。预备仓开济众。仿行乡饮酒礼。少长咸集于堂型仁讲让徧城乡。孝义满门一样。
子弟之率必谨。父兄之教必先。势有不行且从权。易子而教尤善。
合家大小男女。个个宜俭宜勤。一日留心在二文。好吃懒做无分。积日堆金两个。悉归勤俭筒中。余钱再积再归筒。七百廿钱归总。
劝君勤俭事大。莫说两钱甚微。时时谋食又谋衣。那肯丝毫滥费。一切当用则用。凡事当为则为。俭勤两字万般推。知进尤宜知退。
一俭则邪心去。一勤则善心生。善恶何须别劝惩。本正源清无讼。自古耕三余一。于今年不如年。不勤不俭莫求天。普劝及时立愿。
有愿即今有谷。无心终久无钱。非从人愿在三年。且待他时请念。要识天心仁爱。凶荒己减刀兵。逢凶化吉善心诚。如此诚求必应。
人能定天亦胜。有荒岁无荒民。我今求雨复求晴。惟有善门乞命。大用之而大效。小集焉而小成。八人一席各书名。百八今年圆定。
到处男勤女俭。一时俗易风移。积钱作善莫迟疑。舍此难回天意。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万善同归万万人。从此升平永庆。
此法行之一年。便有成效。行之一处。即可感兴。岂惟有备饥荒。大益人心风化。不勤俭则日用不足。一勤俭而岁计有余。请试行之。今年为始。多则上下三村。席以百八为率。必如是积谷三年。处处凶荒有备矣。少则八人一席。钱止五千有零。仅如是积赀三载。家家作善有基矣。即少渐可成多。畏难终无成日。吾以此二字劝人立社有年矣。而知其善者惟不果于行。故至今仍不能有备无患。吾方恨其行不及早。致无备于今兹。吾犹其行莫再迟可有备于他日。此亦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及今蓄之。止待三年。苟为不蓄。终身不得。今之视昔。悔难追矣。后之视今。嗟何及哉。呜呼。今天下之通病。大都起于不勤不俭所致。吾今劝人立社积谷。即所谓兼收并蓄医师之良。是正欲以勤俭医人。所以养人身而不至于冻馁者。其利犹小。所以养人心而不陷于死亡者。其利无穷。是真良药苦口利于病者。安得不大声疾呼以求人人响应共出涂炭之苦。而咸登衽席之安也夫。
第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