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丹溪心法>第57章痿

第57章痿

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有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湿热,东垣健步丸,加沥、姜汁;气虚,四君子汤加黄芩、黄柏、苍术之类;血虚,四物汤加黄柏、苍术,煎送补阴丸;亦有食积死血妨碍不得下降者,大率属热,用参术四物汤、黄柏之类。
〔附录〕谨按五痿等证,特立篇目,所论至详。后代诸方,独于此证盖多缺略,考其由,皆因混入中风条内故也。丹溪先生痛千古之弊,悯世之罹此疾者,多误于庸医之手。有志之士,必当究其心焉。夫陈无择谓痿因五内不足所致,诚得之矣。然痿之所不足,乃阴血也。
方悉是补阳补气之剂,宁免实实虚虚之患乎?且无择以三因立方,可谓诸方之冠。其余此证附方健步丸(东垣方)防己(酒洗,一两)羌活柴胡滑石(炒)甘草(炙)栝蒌(酒洗,以上各半两)泽泻防风(各三钱)苦参(酒洗)川乌(各一钱)肉桂(五分)上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葱白煎愈风汤下(见中风类)。
补阴丸见诸虚类。
清燥汤治湿热成痿,以燥金受湿热之邪,是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
黄(一钱五分)苍术(一钱)白术橘皮泽泻(各半钱)人参白茯苓升麻(各三分)麦门冬归身生地黄曲末猪苓(各二分)酒柏柴胡黄连(各一分)五味子(九个)甘草(炙,二分)上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
(1)厥
(附手足十指麻木)厥,逆也,手足因气血逆而冷也。因气虚为主,有因血虚。气虚脉细,血虚脉大,热厥脉数,外感脉沉实,有痰脉弦。因痰者,用白术、竹沥;气虚,四君子;血虚,四物;热厥,用承气;外感,用双解散加姜汁、酒。有阴厥阳厥,阴衰于下则热,阳衰于下则寒。
手足麻者,属气虚;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湿痰死血。
〔附录〕厥者,甚也,短也,逆也,手足逆冷也,其证不一,散之方书者甚多。今姑撮大概,且如寒热厥逆者,则为阴阳二厥也。阳厥者,是热深则厥,盖阳极则发厥也,不可作阴证,而用热药治之,精魂绝而死矣。急宜大小承气汤,随其轻重治之。所谓阴厥者,始得之身冷脉沉,四肢逆,足蜷卧,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此其候也。治之以四逆、理中之辈,仍速灸关元百壮。又尸厥、飞尸、卒厥,此即中恶之候,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病。以苏合丸灌之。候稍苏,以附汤,中汤加之?风中身温,气中身冷,以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如有痰,以四七汤、导痰汤服之。
附方八味顺气散见中风类。
调气散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二钱)藿香甘草(炙,各八钱)砂仁(四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平胃散苍术(泔浸,五斤)浓朴(姜制炒)陈皮(各三斤)甘草(炒,三十两)上为末。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个,煎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四七汤浓朴(二两)茯苓(四两)半夏(五两)紫苏(二两)上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七片,枣一个,煎服。
承气汤见痢类。
四逆汤理中汤姜附汤并见中寒类。
乌梅丸见心痛类。
导痰汤见痰类切不可作风治,兼用风药。大率与痫病相似,比痫为甚为虚,宜带补。多是气虚有火,兼痰,宜用人参、竹沥之类。
〔附录〕古方,风痉曰也。经云:“诸痉项强,皆属直,皆属于风”。是阳明内郁,而阴行于外。又曰:“阳,故湿过极反兼风化制之。然兼化者虚象,实非风也。
附方葛根汤治病无汗而小便少,反恶寒者,名刚。
葛根(四钱)麻黄(三钱)桂枝(二钱)芍药(二钱)甘草(三钱炙)上咀。水二钟,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覆取微桂枝加葛根汤治病有汗,不恶寒者服之,此名柔葛根(四钱)生姜(三钱)桂枝芍药甘草(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钟,枣一个,煎服,二皆可用小续命汤加减服。若胸满口噤,咬齿脚挛,卧不着床者,以大承气汤下之,无疑矣。
小续命汤见中风类。
大承气汤见痢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