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经冬根不死。二月抽苗。清明分株排种。夏秋采取。曝令干。先期灌以粪壤。雨后刈
收。不尔气味亦不辛凉也。产苏吴者茎小叶细。臭如龙脑。称龙脑薄荷。(种子苏州府学人
真)江右者茎肥。蜀汉更肥。俱不及吴产。根茎真似紫苏。但叶不同。薄荷茎燥。紫苏茎和。
x茎叶x
高巅及皮肤风
热)能引诸药入营卫。(辛合肺。肺主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手太阴少阴。兼手
会首。驱诸热生风。疗中风。(此下焦元阴虚而元阳失守以为
清利头目咽喉口齿。一切在
上及皮肤风热。又治小儿风涎。
或暖酒和饮。或煎茶生食并
宜。)
方书治风头痛。(此上焦阳中阴虚而化风或阳郁化风者)眩晕发热。咳嗽痰饮。癫痫伤燥热
高爽清明之象。(复)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
风热上壅。斯为要药。噙
化丸以之为君。主阴虚肺热咳嗽。
治头痛旋晕。心忪烦热。
颈项紧
川芎龙
十五两。桔梗一百两。甘草三十五两。防风去苗二十五两。细辛五两
搜和。每一两半。分作五十
丸。食后临卧。用腊茶清细嚼。下一丸。
水浸去皮。捣取汁。合和
于银石器内熬
捣和丸。梧子
丸。连翘汤下。
〔论〕薄荷感杪春初夏之气。而得乎火金之味。金胜火劣。故辛多于苦。夫由杪春而初
味得金气之胜。是为火中金气。诚如卢复转夏为秋之说也。本火
而同降折之功。非从治而有
从治之用。第其随所病而疗者。类属
心脉而行呼吸。又云。二阴
(肾也)
然则兹味
乎。(海藏故谓手太阴兼手厥阴药)其值大火之候而金气乃昌者。金固以
脉而行呼吸之义。其金昌于火
候而大禀辛凉者。以金能达火之用。即肾从
太阴厥阴二经药。故止能散
上焦天气之阳。
鼓焰而上行极。
之金。其辛散可以纾阳之拥而上。(漫事降折。则未能治。)其辛凉可以诱阳之依
事疏散。亦未能效。)所谓清
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二语。意完而语尽矣。
夫祛除诸热之风邪。非有他道。乃为其能清气耳。(凡下虚而热壅于上以为病者。皆归于气
之不清。)是以癫痫昏冒。由于心脏真阴不得坎水既济而无以育神者。(神为气之主)皆恃此
味本阴以纾阳而清之化之。若但执为治风。执为治热。均未尽其精微也。总之。此味所司者。
气分之清化。如炎之候。商动而酷热顿转。此造化元机。在于退热之先。而薄荷适有合
焉者。或谓是物与荆芥同一辛凉治风。不知薄荷并入手太阴厥阴。荆芥则独奏功于足厥阴。
缘荆芥辛温而有凉。薄荷止有辛凉。即其根经冬不死。固知其原禀水气。特因木气以达耳。
然则海藏亦谓其搜肝气者。以所治之功。自及于肝。不同荆芥之有专致焉耳。又薄荷在唐本
草。首主贼风伤寒。而后学多云除风热。大抵值大火之候而生。以辛温言者。从火为主之义
也。言辛凉者。从金为火用之义也。故用此味。须识火为主。而金为火用。如风寒固致其火
之用矣。如风热亦即以善于达火之用。而真气毕畅也。洁古云。可以和寒降之味而不损脾。
卢不远云。可以助寒降之味而散其暑毒。二者兼之。
缪氏。病新瘥者。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咳嗽因肺虚寒客者。勿服。以其当补也。
阴虚发热。血虚头痛。非同补血药弗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及疳积者。弗用。痘疮属气
虚者。初起亦不可用。
〔辨治〕苏州者胜。其茎燥。止用叶。
<篇名>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