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本草述钩元><篇名>白芷

<篇名>白芷

内容: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宜以处暑日采之。
根味纯辛微苦。气温香烈。气味俱轻。升多于降。阳也。手阳明引经本药。同升麻则通
行手足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色白味辛。行手阳明庚辛。性温气浓。行足阳明戊土。芳
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凡所主病不离三经。)治中风寒热。正阳明头痛。(逆厥头痛。加而
用之。挟热而项生磊块者尤宜。)肺经风热。解利手阳明头痛。及眉棱骨痛。颈项强痛。两
胁痛。头风眩晕。疗风邪。久渴呕吐。及破伤风。大肠风秘。(以上内外风邪之治。以下和
气活血不一之治。)水肿积聚。行痹痛痹着痹。腰痛心腹血刺痛。治女子血风眩晕。漏下赤
白。血闭阴肿。寒热沥血腰痛。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治诸疡外散乳痈背疽。内托
肠风痔。排脓消毒。长肉生肌。治目病最多。鼻(同辛夷细辛用)齿耳病亦不少。(其气
芳香能通九窍)总取其纯阳上升。或以治风。或以和气。或以活血。楚辞以芳草比君子而言
为多。即白芷也。具春生发陈之气。洁齐生物者也。合从青阳高明之上。一阴隐僻之下。
对待污浊者。齐之以洁。如女子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此一阴之下。血浊及气浊也。长肌
肤即洁肌肤。浊以气洁。则气精于肌也。泽颜色即洁颜色。浊以血洁。则血华于色也。(之
颐)丹溪治疝剂中有白芷。同苍术神曲以散水。同甘菊细辛本决明子蒺藜子荆芥穗辛夷。
治头风侵
同芍地归杜仲续断白胶香附益母草。主漏下赤白。加牛膝。主血闭阴肿寒热。同贝母漏芦
连翘银花夏枯草蒲公英紫地丁橘皮。消乳痈结核。同黄甘草茜草皂角刺银花赤芍生地夏枯
草。排脓止痛消痈肿。同白芍。治痘疮作痒。及皮肤搔痒。都梁丸(王定国病头风痛。至都
梁求杨介治之。投三服愈。故名。)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
茶清或荆芥汤化下。治头风眩晕。女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及血风头痛皆效。风寒流涕。
香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为末。腊茶(闽之建宁北苑茶名腊茶。性味与诸产略殊。)点服
二钱。胎前产后虚损。月经不调。崩漏。及横生逆产。用白芷百草霜等分。为末。以沸汤入
童便同醋调服二钱。(丹溪加滑石。以芎归汤调之。)乳痈初起。白芷贝母各二钱为末。温酒
服。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排脓方。治带下肠有败脓血。淋露不已。
腥秽殊甚。渐致脐腹冷痛。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白芍枯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
丸。梧子大。每空心及食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乃以他药补之。有人被蝮伤昏
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末一斤灌之。觉脐中
然。黄
可见白芷秉阳明之盛气。凡阴蚀之邪干于阳明者。自能除之。
〔论〕人身手足太阴。各有阳明为之府阳明者。两阳合明也。经又言。两阳合明。故曰
明。白芷具春生发陈之气。应于夏气而蕃秀。其子结于伏后。其苗枯于立秋。正合于两阳合
明而秉其盛气。故一切阴蚀之邪干于阳明者。皆能除之。夫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胃为气血
之海。此味既合于正阳明而入其经矣。有何风寒之邪不散于气分。并血分之阴结为污浊者。
不能解利乎。或疑气分之药何以并入血分。不知两阳明原从两太阴而透者。是以阳之合明。
即其阴之毕畅无等待也。白芷即禀夏气而芳洁。自应合阳明之体用以为功。故其气之洁以齐
者。即阳中之邪(风也)亦尽祛之。况于阴中之浊而不先致其洁齐乎。观于以当归为使可见
矣。顾其气味如是。何复治头痛之挟热者。夫天地之气。至夏而阳盛。此气化应然。初非偏
至之戾气也。况白芷纯辛。而苦味甚少。与他物之纯从火化者原难同论。惟纯阳之气。凡病
因于火热。概难独用之。(即石膏散之合芎芷以治头痛。可以类推。)至于女子漏下及胎漏滑
落。非借此味为补养。但秉阳明之正气以为解利。与破气通血者。自是不同也。白芷为手阳
明本药。又通行两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何也。盖人身阳气。胃有谷气以充之。即有肺以主
之。更即有大肠以收之。(白芷立秋则枯。应收气也。)此味纯阳。故其致阳明之气者。有始
有卒。安得不通三经以明其用乎。阅方书治痹。概用于下焦腰膝之病。非胃气之能致于三阴
三阳。而肺为主以达天气。即归于大肠之收降以达地气乎。(气归原。然后大肠司收气。以
气得至于肾肝之分。而肾固开窍于二阴也。)
缪氏云。性升而温。呕吐火逆者。禁用。漏下赤白。有由阴虚火炽而血热者。亦忌。痈
疽已
〔修治〕白色不蛀者良。入药微焙。治女子漏下等证。宜炒黑用。近时用锻石蒸煮。或
拌锻石曝晒。为不易炷。并欲色白也。不特失其本性。而燥烈之毒最深。用时无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