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茎方作节。紫赤有细毛。叶似芍药。七月开白花。或茄色。花端丛刺。刺端有钩。八月
结黑子。宜三八月采根用。味苦咸。气微寒。苦下气。寒除热。咸润下而软坚。足少阴肾经
君药。主治补肾气。除阴中气分游火。清三焦气。散游风。疗热风头痛。明目。(以为少阴
君药。次之即肝。故目疾虚实皆用之。)祛喉舌浮热为病。育阴气。除心烦。治暴结热。
斑毒。通小便血滞。散瘤瘰。(散火之功。守真言结核是火病。)方书主消瘅中风虚劳伤
燥发热。着痹惊悸盗汗。口耳唇齿皮肤诸热为病。元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整肃而
不浊。风药中多用之。治上焦空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为圣药。又补肾中氤氲之气。降阴火
奔腾。同升麻甘草等分。水煎。治发斑咽痛。同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两许。为末。新汲水服。
治急喉痹风。同地黄甘菊蒺藜杞子柴胡。能明目。同贝母连翘甘草薄荷栝蒌根夏枯草。治瘰。同知母麦冬竹叶。治伤寒阳毒。汗下后热毒不散。心烦懊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同
黄连大黄等分。蜜丸。治三焦积热。同升麻大黄犀角。治胃热发斑。同贝母花粉芩连枳桔升
麻甘草。治上焦热痰盛而作渴。口舌肿痛。同升麻犀角黄芩甘草桔梗赤芍贯众。治心脾壅热。舌上生疮。木舌舌肿。或连颊项肿痛。(以上实热。以下虚热。)入天王补心丹。除怔忡。
定惊悸。祛烦热。疗咽干。育养心神。入清热补气汤。治中气虚热。口舌如无皮状。或发热
作渴。入清热补血汤。治口舌生疮。体倦少食。日晡益甚。或目涩热痛。
〔论〕元参色黑为水。润下本咸。味苦气寒。为足少阴的剂。与地黄功同益肾。而元
参所主者阴气也。地黄壮水以制火。元参则管领诸气。举浮游之火。或炎或聚者能清而散之。
之颐曰。已向乎阳。(为其味苦)未离于阴。(为其寒气)俨似少阴之枢象。殆具备少阴之体
用者。其补肾气。是补肾气方萌之机兆。非补肾脏欲藏之形质也。凡病本于气化热者。此能
致其至阴于气分。故热所结之气。不限上下。不分虚实。随其或主或辅。而皆可整肃。(凡
热遇至阴之气而即化)夫实为邪气实。除邪不能尽藉乎此。而以此味之阴气化气之并于邪者。
虚为正气虚。补正亦不能尽藉乎此。而以此味之阴气助气之歉于正者。元参之能事如是。用
之者宜量其所长也。缪氏谓元参禀水气而兼得春阳之和。此与风药中多用之义正合。(海藏)
虚而寒者切禁。凡血少目昏。停饮支满。腹痛泄泻。并不宜服。(仲淳)
〔修治〕黑润者佳。酒洗。去尘土。酒拌蒸。切片晒干。极忌铜铁。入滋阴剂。须蒸
晒过。差减寒性。
<篇名>元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