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群雄>第3章 星城求学

第3章 星城求学

建安三年
北方的曹操平定了兖州,已经显示出其卓尔不群的才干和强大的实力,又因为挟天子为己用,一些有眼光的士人已经把注意力从袁氏兄弟和刘表的身上移到他身上.
袁绍和曹操两人已经厉兵秣马为了那场宿命之战做准备,此战之后中国北方之王就将在这二者中产生,从目前实力看,曹操显得弱小.除了少数有眼光的人,大多都看好袁绍.
去年被曹操狠打了一次的刘张联盟这次蠢蠢欲动,刘表更是与袁绍结盟,准备一雪前耻.
长沙郡临湘,太守府.
"府君,今刘荆州对您颇为怠慢,您的处境很危险啊."桓阶说.
张羡有些迟疑,自己性格刚强,多次得罪刘表.刘表此人外宽内忌,想来自己的乌纱帽在这次曹袁大战后,就会被摘掉.可是自己背叛了刘表又会有什么下场呢?他不敢再想下去.
桓阶看到张羡心事重重,知道他在疑虑,便进言说:"做事情要顺乎民心道义,就像齐桓公会盟诸侯尊周王室而成霸业,晋文公驱逐叔带收留周天子为诸侯敬重.要做这样顺民心合道义的事才会成功.你看现在,袁氏的反叛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而刘荆州不跟他划清界限,反而和他联盟一起去做违背道义的事情,看来他的灾祸不远了.您现在掌管这长沙一郡,难道忍心跟着他一起陪葬吗?"
"我也不想啊,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啊!望伯绪指点."张羡说.
桓阶说:"现在曹操势力虽然弱小,但是做的是顺民心合道义的事,将来胜利者必定是他啦.您为什么不联络旁边的三个郡,咱们把这四郡三江之地联合起来等待曹公,难道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吗?"
"好啊!"张羡对桓阶鞠了一躬,"就照先生的意思去办!"
三个月后
荆州,刺史府邸.
"张羡好大胆子!"刘表铁青着脸,"敢联络零陵、桂阳、武陵并长沙郡一起反叛!"按此时标准,张羡归附天子应该算是正义之举,却被自我标榜为君子的刘表骂作"反叛",真是个黑色幽默啊!
还没开门拒敌后院先倒起火,刘表马上拜侄子刘磐为破虏校尉长沙太守,着中郎将南阳人黄忠一起,率里三千步骑攻击张羡.
远水救不了近火,张羡根本没想到刘表的军队来得如此快,又急又怕,一时旧病复发,当夜就死去了.临湘城里没了主心骨,很快就被攻破[注一].刘表把这次内部纷争消弭于萌芽状态,为了防止有变故,便令黄忠驻守攸县.
而在距离离攸县不远的地方.
罗县作为一个偏僻的地方倒也没受到什么风波,大家对于官员频繁地更换,已经见惯不惊了.
我那个时代的母亲终于没能抵抗病痛的折磨离我而去,我跟随舅舅刘沁来到了临湘,翻开了我三国人生的重要篇章。
临湘城刘府。
我坐在榻上,真是如坐针毡.虽然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七年,但是要是让我长时间跪坐还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真是怀念那个时代的桌子、椅子啊.这个时代虽然有胡床,但是那可不是一般人家可以用得起的,就像在我那个时代,家里要摆一套意大利家具,不是普通人家可以做到的。
更让我头疼的是手里的汉简,这个时代的汉字还不完备,(实际上蔡邕刚刚完成归纳整理隶书的工作不过十多年,而且这段时间还是军阀混战的阶段),书简为手抄本,看那竹蔑的老旧程度也许没个几十年是不会老到这个程度,字体为小篆,很是难认。虽然那自秦代就有了隶书,但是作为最正规的官方文献那还是小篆。
你说汉代为什么读书的人吃香,汉代读书太不容易了。都是手抄本啊。一旦日子长了书简坏了,还必须重新抄写,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传承着华夏的文明之火。即使是中上等人家也未必能读得起书(拥有知识被认为是一种身份和特权,所以有世家之说)。
刘沁虽然是士族,但是却是其中的寒门士族,与刘备差不多,其祖上多为中低级官员。不过他比较刘备和东汉王室的关系更近一点。因为光武帝刘秀也出自长沙王刘发一系。
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这些宗室也就衰落了,所以这类人书写自然也不会那么中规矩,而是有了章草(草书)的风格。虽然是一大进步,但是却苦了我这等人,他们抄的书很难认啊。好在小时候家里还有一位爱好金石印鉴的长辈,所以我的情况还算好的。
不到一个月,我的认字率大大超过当时同龄人,却给我带来了另一个麻烦,那就是许多慕神童之名前来猎奇的人们.
字是认识不少,但是有个问题,那就是读。汉代雅音类比我那个时代中的闽语,但是又有些区别,刘沁本身是荆人,多又楚方言,搞得头大.此时没有拼音,连声韵之学也很少,四声韵则还是几百年后梁朝沈约才搞出来的.所以秦虽然要求书同文,却没要求语同音,想想就是我们那时代普及普通话尚且效果不佳,在这个局部封闭的时代,语同音几乎是神话.切韵是我最反感的功课,几乎比解三角函数还痛苦。
好在汉代教育不像明清死读四书五经,基本是对于孔子提倡的六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要是成天让我跪坐念死书,我非郁闷死不可。
我上的是刘氏宗学,也算得这个时代的精英教育了,所以对六艺课程是有保障的.
礼、乐、射、御、书、数.
礼肯定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几千年后的政治课,虽然枯燥,却是万万不能缺失的。主要的教材是《诗》和《书》。它也是封建王朝软统治的基石,也是衡量人才的第一标准.刘备之所以能白手起家除了本身的才能和对机遇的把握,更多的是汉朝人对礼的尊崇,奉行正朔.礼也是士人的做事、做人的准则.讲礼的是一位宿儒,听的我想打瞌睡,那个老头过于古板,稍微有点坐不住,便要吃一顿戒尺,好在他人老眼花,要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倒霉呢。
《诗》分风雅颂,风那是靡靡之音,下里巴人的玩意儿,老夫子不屑于多说,后面两个内容是周朝的礼乐制度的化身,也是汉帝国的文化基础,必须讲,但是对小孩子不可能说那么深。只有一个要求:背。天天背,时时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坚定阶级立场,明白地主阶级的利益至上。做地主阶级的先遣队,镇压农民无产者的急先锋之类的。
《书》是《尚书》,孔安国版的《尚书》是很少能看到的,我看到的只是一些片段,因为这本书不是那些资深学者是很难接触到全部内容的,随着这些人的死去,这本著作也消失在兵荒马乱的三国时代,当然也许就是董肥猪的那把火,反正他们是不在乎什么书籍的,正好拿来引火,把这本书给烧了。直到后来有个晋朝的人献出一本“伪书”(据考证是战国时代人的书,但是本人认为虽然不是周室官方的版本,也许作者是看过原本而自己发挥一些创作的,是一本与时俱进的作品。)
教乐的老师是舅舅的一位朋友,人很年轻,也很清高,姓杜,是从北边逃难来的.古今搞艺术的都一个毛病,自以为是,尤其是教我们这些"蠢牛笨马",他基本不讲乐理(讲也听不懂,不信你自己拿传统的曲谱看看,正如<笑傲江湖>所说,这看谱还真是个专业问题),自顾自的陶醉在音乐的海洋.听他的课,我正好睡觉,那古琴曲缓慢,正适合催眠.我有时候搞恶的想是不是学学周星星同学,让他见识一下摇滚饶舌的震撼.却不知道三国最著名的饶舌摇滚歌手__祢衡同志早在三年前,因为过于投入已经为艺术事业献声和献身,长眠在不远处的江夏。
这个乱世你书读得再好也没大用,还要靠武力说话.曹操、刘备年轻的时候都不怎么喜欢读书,后来一个成了包括文学家在内的N种家的霸主,一个成为礼贤下士的贤君。
当真的看到“射”这门课的时候我大为失望,原来不是射箭,而是射礼,玩一种叫“投壶”的游戏,勉强算成体育课吧。有点类似今天的高尔夫,玩的就是档次,玩的就是高雅,其实特别没劲。(有点酸哈,挖哈哈)
他不教,自己偷学去,反正荆州因为受战乱波及不深,豪强也自发组织弓社民团,我就跟着民团去学得了,到了三国不玩点武力还混得下去吗?跟诸葛亮、曹操他们玩计谋,反正我没这个打算,我根本玩不过他们,毕竟我对这个时代还不是很了解。不要以为掌握了历史走向就能胜利,未必。这类人多数也就混个囫囵尸首,得个善终,算烧了高香了。
射箭,弓多为比较粗糙的竹弓,弓弦是麻绳拈成的,比在那个时代自制造的竹子"弓"要精致点。
虽然年纪“小”,但是志气高,舅舅也答应了,在他看来我也就是孩子天性,三分钟热情。
"嘿!"我全力一张弓弦,在我原来那个时代射箭可是贵族运动,作为穷小子的我怎么敢问津.现在到了三国,一定要过把瘾。
开始是射三十步靶,初涉此道,成绩不敢恭维,十之七八脱靶.好在教射箭的老师如厕去了,不然他会对期望很高的"神童"失望的.
"哈哈,此子就是神童吗?"一个不服气的声音传来,我一看是位十一、二岁的少年,面露不屑.旁边是我的表兄刘纪。
礼仪不可废,我忙放下弓箭上前作个长揖:“兄长!”汉代以名教治天下,什么都可少,礼貌不能少,否则被人鄙视很麻烦啊。
"这位是我在郡学的好友黄叙!"表哥介绍那个少年,此人肩膀很宽,手粗壮有力,指多茧.看来是个练家子。
"黄兄请了!"我以礼相见,他却爱理不理。
我心里暗怒:“你什么人啊,那么拽!"因此有些怒气,便激将说:"小弟刚学射箭,实在不入兄长的法眼,看来兄长一定精于此道,不如让我们开下眼界吧!”
"什么法眼啊,"黄叙一脸疑惑。
我暗骂自己失言,此时佛教还只有高层少数人知道,一般人却不知道这佛教用语.当然徐州例外。那个白眼狼正在那里兴风作浪,大搞佛法捏。
"我这兄弟时常有惊人之语,我们已经习惯了.我素闻黄兄甚得令尊的真传,可否演示一下啊!"刘纪忙把话插开。
"兄长有命,叙敢不从?"黄叙下了场子,挽起下摆,捋了捋袖子,拿起弓箭退到百步外,嗖嗖嗖连发三箭,无不中靶心。
"好厉害!"我心里赞着。
只见黄叙脸不红心不跳又是三连发,全中红心。
"神了!"我上前一抱拳:“古言养由基百步穿杨,我常怀疑,今日黄兄一展神技,寇峰服了!”
拳头不打笑脸人,这黄叙虽然骄傲,但是一听我的话,还是自谦地说:"过誉了!"说罢和表哥离开了。
见识如此神箭,万不可放过.上课也没了心思,都放到黄叙身上去了,老师连连摇头。
御这门课程开设不容易,一旬日才能去骑一次.第一次,我去学骑术时很是兴奋,其他孩子也差不多,等到了地方,我顿时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