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海外明夷录>第127章 天风帆蔽海日 伏地首领仰华光(一)

第127章 天风帆蔽海日 伏地首领仰华光(一)

山北国多山,都城是归仁,归任与伊江岛不过一个海峡之隔,一个时辰,船队靠岸,众军在一个叫渡久的地方上岸。八重山下就是归仁城。归仁名为城,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城镇,不像中原城池那样有高大的城墙,武宁带众军直接冲入城内,来到帕尼芝的宫前。一路上所遇路人皆是惶惶面色,再到宫前,只见两百倭寇把王宫团团围住。倭寇看到明军大队军兵来袭,口中哇呀怪叫,一个个拔刀握于胸前,背对宫墙,做誓死拼争状。
武宁看罢,对闻良辅道:“恐怕倭寇已经擒了山北王帕尼芝。闻良辅扭头看看周茂,面露征询之色。周茂把手一挥,三千士兵在倭寇和王宫外又加围了一圈,倭寇是插翅难逃。
宫门忽然打开,只见张仁和武田拥簇着一个中年模样的人走了出来。看到周茂和于成海等人站在当面,后面是大队的明军士兵将自己这方包围,脸上却不变色。
张仁拱手对周茂道:“周公子,你我自会稽岛一别,算来有十五六年了吧,想不到你还是忘了杀父杀祖之愁,做了朱家的奴才。”
周茂道:“张仁,亏你还有脸提此事,我可没有做大明的官,也没有为朱家卖力,我是为沿海百姓着想。我也没想到,你真的是死不悔改,认贼作父,竟把同党抛下,和倭寇结交的如此之深!你可还有半点中原人的样子?”
张仁无言可对,张口结舌。旁边武田却嚷嚷起来,他跟张仁久了,二人互学对方言语,所以武田说汉语甚流利,张仁说倭国语也能行。武田道:“周公子,我等不再在东海诸岛驻扎,也不再劫掠沿海各省,为何你等还追杀到此?”武田就是说倭语周茂也能听懂,周茂救下的那两个贡使,在蓝先生为其解毒时候,也学了不少倭国话。
周茂尚未开口,闻良辅放声大笑:“你就是那个叫武田什么的东西?不枉了你做海盗,果然满嘴是强盗言语。欠债还钱这个道理你懂不懂?你在我大明沿海欠下的债想一走了之,天下哪有这么美的事?再说,琉球三岛是我大明属国,你打劫三岛,就是打劫我大明!我大明受中山想求,羽翼藩属,可谓师出有名!你就等死吧!”
武田强道:“琉球与大明名为藩属,实际上是自治,天下怎么会就只有你大明一个皇帝?现在我就拿了山北王,你若敢动手,我就先把山北一脉给断了!”那帕尼芝双手被反缚,脖子上架有利刃,浑身战栗不止,之后是其家眷老小,旁边是年轻的儿子攀安知。
帕尼芝颤声对闻良辅道:“上差救我,上差救我!臣院世代以父子之礼供奉大明!”
王子武宁怒道:“帕尼芝,你包庇倭寇,纵容他们骚扰我国,妄图称霸,想得倒美啊!现在被其狼子野心所害,还敢喊救命!?报应啊!活该!”
帕尼芝连连鞠躬,不住道:“是小王为其巧言所惑,小王糊涂啊!”
周茂心想,这个帕尼芝真是个糊涂虫,怎么连倭寇都敢容纳?这不是引狼入室是什么?干脆冲上去便了,若他们不死,算他命大,若死了,也是罪有应得。一旁的闻良辅可不这么想,皇上派自己监军,要是一拥而上,虽然胜了,可那帕尼芝一家也就完了,三国还剩两国,这传出去可不大好,别的藩国不寒心么?还是先解救这个帕尼芝罢。闻良辅也明白武宁方才喊话的一番深意,这三国本来纷争平息未久,山北国完,他山中国就白白占领了帕尼芝的属地,岂不大好?!中山借刀杀人,一统全岛啊。
闻良辅道:“武田,张仁,你们看看当前的形势,还走的脱么?不如把人放了,我保你二人不死!”
武田后面的老者工藤静二对武田用倭语道:“武田君万万不可贪图个人生死,将这两百多战士送死!”工藤年纪已大,诸事交给武田做主。武田顿首答应:“明人不受信义,我怎么会答应?我必与众勇士死在一起。只可惜不能再为后龟山天皇效命了!”
张仁听在耳中,却想难道老子要陪你们死?手中有这样的人质怎么不懂得利用?正想间,忽然从大路上走过一队人来,人数有两百,都是倭人打扮,周茂等大吃一惊,以为中了倭寇的埋伏。再看张仁和武田的脸色,也是一般诧异,周茂不禁暗松了一口气。那伙倭人走到两军前,也是一脸的莫名之色。为首的是个矮胖之人,猛然看到圈内的武田和工藤等人,不由得叫到:“武田君,工藤君,你们怎么会在这里?你们不是在明国的沿海么?”
武田道脸色一红,不便回答:“赤松君,你为何来此呢?”
赤松道:“我奉天皇旨意,来山北宣旨。”
工藤叫道:“赤松君,你说你是奉天皇旨意前来,不知你奉那个天皇的旨意?”
当时倭国正值南北朝时候。周茂也曾问起那两个贡使其国内的情形。原来倭国分裂成南北朝缘由要从嵯峨天皇说起,本来日本天皇为单系相传,至八十八代嵯峨天皇,有两子,即后深草天皇和龟山天皇,二人相继即位。深草居于持明院,龟山居于大觉寺,两派争位激烈,但国政实权却在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手中。幕府对两派不偏不倚,定下两统迭立的方案,交替拥护两系子孙即位。大觉寺派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后,欲重夺实权,联合勤王大臣和各地勤王军,灭掉廉仓幕府足利尊氏,独掌皇权。然后醍醐掌权未久,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肯再信任武士,足利尊氏乘机反攻倒算,拥立持明院派的丰仁亲王即位,称为光明天皇。后醍醐败逃到吉野山,并再次即位,于是倭国就天有二日,民有二主了。
虽然光明天皇居住在京都,可没有传国神物八咫镜、坂琼曲玉和草薙剑,所以其正统性受到怀疑。当初贡使来朝,被张仁所劫的国书中光明天皇熙成称后醍醐为伪王,乃是欺瞒之语。后史家称在京都的一派也就是持明院派为北朝,吉野山的大觉寺派为南朝,南北朝并立。武田和工藤支持南朝,所以要问清赤松君到底是那个天皇所派。
那赤松道:“武田君,你出来的太久啦,现在咱们倭国就只有一个天皇啦!”
“是谁?”武田颤声问道,他明白自己追随得大觉寺派的后龟山天皇,势力渐弱,被灭的可能性更大。
赤松道:“现在是后小松天皇在位,我就是奉后小松天皇的旨意前来山北国宣旨的。”
后面工藤神色黯然,也惊慌问道:“那后龟山天皇呢?”
赤松道:“两位不必惊慌,后龟山天皇已经被足利将军拥立为太上天皇啦。!
武田和工藤长舒了一口气。
这时于成海早就听得不耐烦,心道:管你什么天皇,咱们捉拿海盗和倭寇是正事,捅了捅周茂,让他喊话。周茂用倭语对赤松叫道:“赤松使者,我乃大明皇帝钦派剿灭海盗的靖海水师,你不要在这里纠缠,待我军擒了他们,救出山北王你再拜见不迟!”
=======================
请大家多支持!谢谢!
第128章 漫天风帆蔽海日 伏地首领仰华光(二)
赤松使者听了不禁大吃一惊,他还以为这些兵丁是中山国的,因为两军服色都差不多,忽然对方叫喊是明朝军队,面色大变。
张仁在一旁也听得清楚,忽然冒出一个活命的想法,对武田低声道:“武田君,既然贵国天皇大位已定,咱们何不躬逢天皇号令?这样一来,明军就不敢进攻咱们啦!”
武田倒不怕死,只是己方天皇已经服输,自认太上天皇,自己还为谁争呢?
工藤道:“咱们还是回国参拜天皇吧,看看太上天皇是否过得舒心。”武田缓缓点头。武田对赤松道:“我愿回国,向新天皇效忠!”赤松大喜。
这边周茂道:“你武田想的太美,想借此溜走不成?”
赤松早就知道武田一伙为盗,现在被明军围剿也是无法,但眼看着同族之人被戮也不忍心。赤松对周茂大声道:“明朝将军,武田君现在是我倭国人了,你不能杀我倭国人员。你们退兵吧。”
周茂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怒极反笑:“你们国王曾呈书我大明,求我大明剿灭流寇,你们怎能食言?反倒包庇起海盗?本人传令,若你敢将他们带走,那说不得也将你们一并剿灭!”
武田道:“赤松君,你回去报告太上天皇,就说我为他战死沙场了!”说罢,武士刀高举,呐喊冲向周茂。手下武士见状,皆举刀杀出。
于成海大叫:“弟兄们,剁了这帮狗东西!”明军蜂拥上前。赤松见争斗已起,自是维护他倭人,也呐喊一声,奔向明军。双方混战在一起。
明军势众,倭寇武士兵刃精良,可以一敌众。倭寇都知道能逃过今日就不怕以后了,所以拼的尤其死命。明军中除了几个主帅和参军,其余都不及倭寇武士勇猛,所幸人多,这才不落下风。
那赤松见双方兵力差别太大,再斗下去终会都耗在这里,于是绕到武田身边,商议赶快突围。武田也看清形势,无奈之下,一个唿哨,纠合剩余残兵向赤松的来路冲出,扈从连同张仁,一起跟上,没命狂奔。
逃到海边,只剩不到两百人,众寇登船向倭国驶去。周茂也不追赶,命令打扫战场,统计伤亡。此战下来,虽然杀掉三百多倭人,可也死伤己方士兵四百有余。这些残余的倭寇都是海盗中的精锐,其中不少是武士出身。
众人都在帕尼芝王宫议事。闻良辅见帕尼芝被劫走,就令攀安知暂主国事。周茂与闻良辅计议,若要剿灭武田和周茂,非要去倭国不可,可要去倭国,倭人死命相抗,就目前这些船只可不够,得想个办法才是。周茂问那攀安知知不知道那赤松要传何使。攀安知吞吐道出,原来那倭国愿助山北国一统琉球,两方早就密议多时,此番是商议倭国出兵之事,这赤松所带的两百人就是先头部队。
周茂和闻良辅听了不禁暗道万幸。那武宁王子也是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请求闻良辅和周茂救国。周茂和闻良辅寻思良久,也没其他办法,唯有武力压服一途,这非增兵不可。于是以靖海总兵于成海名义休书一封,闻良辅具名,派船回京奏报皇上实情。闻良辅将攀安知训斥一番,又命军兵在山北国休整,等待皇上消息。山北国经此大变,国势更衰,十年之后,被中山国武宁所灭。后来武宁又灭山南国,终于一统琉球。
一来一去,再加上请旨定夺,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这一日周茂和闻良辅在海边远眺,忽然看到西边海上有大队船队行驶过来,高挂的船帆遮天蔽日,周茂和闻良辅大喜,有这么大规模的船队只有咱大明水师。船队行驶近了,周茂一扫之下,估计竟有不下大小八百只战船!为首的一只帅船上飘扬一杆中军旗,上面分明写着一个斗大的郑字。
闻良辅传令摆队相应。船队靠岸,船只布满整个海面,绵延数里,琉球国民几时见过这般阵仗?!纷纷伏地叩迎。攀安知更是浑身颤抖不止,惶恐之情多于敬服。帅船当先上下来的一人,神色高昂,正是三宝,后面跟着副官水师提督施凤化燕王府旧人卫先生和赵九成。三宝带卫先生出海,乃因为卫斯文博学,通晓倭国历史,好有个咨询,而赵九成在府中憋闷久了,也要求出去走走。
三宝与大哥周茂数年不见,今在海外相见,倍感亲热,于成海与众参军也上千一一见礼。众人回到王宫,三宝居中坐了,环视众人道:“月前接到靖海总兵于大人的奏报,皇上已经明白琉球国的实情。尤其是帕尼芝,受倭国胁迫,欲吞并我血亲之邦,实在是胆大包天!所以特命我为水师总官,施将军为副官,前来平定东海。沿海水师,俱听调遣!”众人领命。
闻良辅道:“四弟此番带了不少人马,有多少人?”
三宝道:“总共有十万人!除了必要的沿海近防船只,可谓全军出动。”
周茂也没有料到会出这么多人,本以为来个万儿八千的就不少了,忙道:“贤弟怎么会带这么多人?杀鸡焉用牛刀?”
三宝道:“这是皇上的意思,此举也是事出有因。于老爷子的奏报皇上刚刚看完,正心里有气,恰好出使倭国的使者也回到京城,随船来的倭国使者向皇上呈上国书,皇上看后龙颜大怒,大骂倭人妄自尊大!”
闻良辅道:“国书上写什么?”
三宝道:“倭人说,天下疆土广大,四海辽阔,凭什么只能有一个皇帝?他们自称天皇干我们大明什么事?意思就不愿奉我大明正朔,还说什么元朝两次渡海东征,都被老天所灭,所以不怕大明再征。”众人听了轰然大笑,这倭国人果然狂妄!
此时卫先生道:“倭人不服中华非始于今日,太祖初立国时,倭人也曾致国书,我批捡秘书阁层见到这本表章,我爱其词美,行文流畅就记下了,今天给大家背出,让众位听听其傲慢言语:‘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负,反作小邦之差。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周茂及武宁等读书多的人听了,觉得倭国这表章果然写的不错,遣词造句,行文立意都是上品,言语柔中带钢,谦恭屈伸有度,教人难决,但细品之下,倭人骨子里却透出倨傲失礼之意。
================================
请大家支持!谢谢
第129章 漫天风帆蔽海日 伏地首领仰华光(三)
三宝又道:“皇上说,‘朕奄有四海,教化亿万黎民,尚不敢僭越称天,自称天子,可他一个小小的倭国,地不过我一省,民不过百万,其主却妄称天皇,把朕置于何地?’所以皇上大怒,派我尽起水师,扫荡倭国,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皇帝!”
卫先生补充道:“当时太祖皇帝也是大怒!太祖皇帝是何等样人,其雄才大略怎能被小国区区数语所难?只不过虑及北元未平,南方未定,才暂且容他猖狂数日。如今我永乐皇帝御极,四方平定,国力日上,形势大大不同啦,这次倭人致书可打错了算盘!”
周茂道:“我与倭人接触时日较多,知道倭人素来欺软怕硬,一旦他强起来,遭殃的必定是他的邻人。皇上此番派兵派的好啊!”
三宝道:“明日咱们就上倭国走上一遭,若他识趣,称臣服软,把包庇的倭寇海盗交出倒也罢了,若抗拒天兵,咱们就把他给灭掉!”众人大喜。
第二日,三宝军与周茂的船只合并一起,扬帆向北进发,直驶向倭国。周茂问道:“皇上如何派贤弟亲自出马?这等庞大的水师,派施凤化将军指挥也可得胜。”
“贤弟有所不知,皇上派我出征不仅只为臣服倭国,再过上半年,最后的四艘巨船就造好啦,我便下南洋和西洋公干,若我走之后,倭寇再来骚扰岂不心烦?咱们这次就是要剿灭干净,不留后患。另外,此番出征也为锻炼远洋行驶指挥,也看看咱们造的海船能不能经起大风大浪。三来么,那施将军毕竟海战经验少,不一定能指挥这么大的船队,要一个不小心给弄没,那周边各国像倭国这等狼子野心的国家岂不翻了天?”周茂闻言不禁连连点头,这永乐眼光果然远大。
其实永乐夺位后,心中深怕文人在史书上诬蔑自己,方孝如指着自己大骂的情形尤历历在目,于是下定决心要做几件大事和伟业,最好能直追太祖,以誉抵毁,好教天下文人无话可说,所以做任何事都务求其大、其伟。十万水师出海,永乐尤嫌少了,不过其他在造,眼下这些也足够用啦。
中山国的商人向北行船可至朝鲜,也到倭国做生意,此刻在军中为明水师领路。船队自古宇利岛出发,逶迤经过奄美大岛,大隅海峡,左观九州,右看四国,抵赖户内海,在赖户内海向东行上两个时辰,就是倭国都城京都。一路上,船队扬帆数十里,风展如龙,两岸倭人自出世以来何尝见过这等壮观景色?皆骇然。在内海用也有倭人的渔船和商船行驶,可与明军船队一比,却连明船中最下的船只都不如!
三宝命停在大阪海面,鸣炮示威,陆上早有快马报至京都。三宝挑选了两千精锐兵丁,半持火枪,半持刀剑,连同周茂,武宁王子、卫斯文和通译登岸,要去会一会倭国国王。三宝留闻良辅和于成海、施凤化在船,如有不测,代行全权。
大阪的地方官为大宰府,听说海面上出现大队明军船只,以为战事来了,急忙召集千余人马赶来,正碰到三宝。通译向其通告来意,要见其国王,大宰府连忙小心引路,向京都进发。
一路上,三宝留意倭国民情,只见郊外田地窄小,庄稼矮弱,农人劳苦其间,看到有兵士队伍走过,皆匍匐于地,等人马走远方敢起身。到了京都城下,三宝抬眼观看,此城与中原城市相仿佛,城墙高大,门楼格致森严。进到城内,居民房屋虽与国内民居有些想象,但都造的矮小,不大气,精巧有余,气度不足。三宝心想,弹丸小国,什么都小。
明军和倭军先后入城,明军士兵装备精良,盔甲鲜明,衣饰整齐,与那兵器参差不齐,衣服杂七杂八的倭军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道路两旁的倭国百姓见了,无不面露艳羡,恭敬礼拜。众明兵走在路上,心里美滋滋,觉得莫大荣光。
卫先生在马上,发现这倭国京都样式布局全学唐宋,一样的棋盘街,一样的建筑形制,道路两旁店铺林立,旗幌横挑,上面所书十有八九都是汉字,可说出来偏偏象鸟语,听不懂。倭人衣冠都袭唐风,若是换成大明的衣冠,可就与中原差不多了。心道:我国谁想学唐,不妨来此看看,必有所得啊。
通译解说京都布局,京都分五部分,效法洛阳和西安建制,按位置称为洛中、洛东、洛西、洛南、洛北,其中洛中就是王宫的所在。本部军马自洛南入,马上就到王宫啦。
来到宫前,卫先生看到他宫殿的样式不禁一笑:“三宝,你看这倭国宫殿,顶大身小,好像一个小孩子戴了一顶大草帽,全然不知道搭配协调,实在好笑。”
三宝细看,果然如此:“从倭人的建筑风格看来,倭人精细有余,大气不足,并好高骛远,盲目自大,还有些生硬刻板,不知变通,先生可觉得是否?”
未等卫先生搭话,周茂一拍大腿:“贤弟说的太对啦。”
倭国司礼官将三宝等几位官员迎入宫中,从承明门、日华门入,到紫宸殿。殿前的“南庭”全铺着白色碎石,三宝咕哝道:“这段怎么不修好路?这般硌脚!”通译却知道其中缘由,“此处用碎石,既显得洁净,又可防盗,因为人走在碎石上,必然会发出响声。”周茂笑道:“什么鬼规矩!”
殿中两旁是倭国诸大臣,前面有一个三层高坛,最低的一层周围有红漆栏杆,中层上方是个八角形小屋,用金色大凤壁障围住南面;小屋壁上有镜片、玉、幡、帐等装饰,显得富丽堂皇。小屋内端坐一人,被纱帐隔着,看不清脸面。
周茂看罢,心想这倭国君主可真会享福,在堂上盖了间小屋,上朝累了不用下朝就可睡觉!卫先生的想法刚好相反,他睡觉都在朝上,多么勤政!
三宝看了倭国国王的这般排场,心中早就有气,老子代天而来,你还坐在这个小屋子里,太他妈失礼了。还要拿块纱帐遮住,难道象新娘子般怕羞?如果你识相,早些服软还算你聪明,否则你以后可不大好过。
三宝高声冲那帐中人道:“本使奉大明天子永乐皇帝诏命,传旨倭国君主源道义,着跪接。”通译把话译出,那帐中人应答一声,有侍人将纱帐分开,里面是一个二十几岁,面目清秀的年轻人。
这时小屋旁边端坐的一个光头鹰目的中年人不待帐中人回答,他却说了起来。通译译道:“臣源道义领旨!”
三宝见不是帐中人出来跪接,不由得一愣,忙道:“且慢,帐中是何人?如何不跪迎圣旨?”
那光头中年人道:“贵使有所不知,臣乃幕府将军,帐内人是我国天皇。上次表章是臣遣使送呈贵国大皇帝陛下,接旨也须由臣来接。”
=================================
请大家收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