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悬疑推理> 天人劫>第十六章:执念所牵

第十六章:执念所牵

  “嗯……你是?”老人家的声音非常虚弱。

  苟司戌也不废话,简要道明来历:“我是受村长和您孙女儿所托,来找你们二位。”

  “晓霞?”老奶奶惊讶的问:“我孙女儿,我孙女儿在哪儿?她还活着,还活着是吗?”

  苟司戌遗憾的摇了摇头继续道:“很抱歉,奶奶,人各有命,皆是因果。只是您孙女儿执念未消,没有办法安心入地府投胎,我这才带她来看你们。她的执念,便是你们二老和她的父母亲。”

  苟司戌轻轻道:“我只算出了你们所在的地方,却没有能够算出来他的父母在哪里,您二老可否告知我一下,小霞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吗?知道了我好带着小姑娘去见见他的父母,听孩子说他们好像很久没有见面了。”

  “哎……”老婆子让自己老伴扶自己坐起来,看着面前的小伙子,问:“孩子,你不是普通人吧?”

  “嗯……有血有肉,是的。”苟司戌低头谦虚。

  “嗨!瞧我这记性,你是怕自己说了老婆子我不信吧?没关系,活了大半辈子了,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过!哎……就是可怜了晓霞啊……”

  “孩子呀,你说你将晓霞带来了?我孙女儿呢,她在哪儿啊?快让老婆子我看看,如今也是见一面少一面了啊……呜呜呜……”老人家枯瘦的手,抹着浑浊的泪,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苟司戌叹了口气:“生死有命,老人家不必太过难过了。我这就将您孙女放出来,然后您将他父母的情况详细告诉我一下,可以吗?”

  “嗯……好…好……”老人含糊不清的答应着,眼泪刷刷的掉。

  “玉灵则清,魂魄则莹,葫芦相护,魂魄则静,出!”苟司戌念动玉葫芦的咒语,将小姑娘的魂魄放了出来。

  刚放出来,一股阴气便扑面而来,老两口身子弱,不禁抖了一抖。

  “现!”苟司戌助李晓霞现了身,那熟悉的面孔,因为玉葫芦的相护滋养,变得更凝实了几分,依然还是那淡黄色的一身连衣裙,看起来沾满了水。

  女孩看着爷爷,奶奶心下一片凄凉,原地跪下哭着说:“爷爷奶奶孙女儿不孝,让你们白发人送黑发人了,若有来生,孙女儿还愿意做你们的孙女儿。今生孙女儿先去了,你二老好好保重身体。不要太伤心了。我在下面会好好的,你们千万保重啊。呜呜呜……”

  然而魂魄是没有眼泪的,只是室内的温度随着李晓霞魂魄的哭泣而变得低了几分。

  老爷子和老婆子几乎一瞬间就破功了,老两口看着跪在地上孙女的魂魄,也是心里难受的紧,奈何阴阳相隔,这辈子的缘分到了,尽了,也只能这样了。

  “好孩子,快,快起来……”老爷子想将女孩的魂魄扶起来,可是当他碰到女孩的魂魄一瞬间,手就像穿过空气那样什么也抓不住,这下,老人家心里更难受了。

  老人家苦了大半辈子,别无所求,盼儿孙成才罢了。

  可如今儿子下落不明,孙女至死不知,却竟然将执念留存了下来,非要见自己父母一面,即是道别,也算了却尘缘。

  老爷子真的是越想越难受。

  小姑娘的魂魄离开了玉葫芦的滋养保护,虽然在拉着窗帘的房间里不是很受影响,但时间长了魂魄还是变得比较透明。

  老爷子看着自家孙女的魂魄好像没有一开始凝实了,急忙问苟司戌:“道长,这是怎么了?”

  苟司戌这次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转头对依然跪在地上的小姑娘的魂魄说:“出来太久了,伤魂,回去玉葫芦吧,等我找到你爹娘,会让你出来的。”

  小姑娘的魂魄含泪点了点头,苟司戌将玉葫芦的口对着小姑娘的魂魄便收了进去。

  好了,现在过去了一天,完成了小姑娘的一个心愿,还剩最后一个,只要找到小姑娘的爸爸妈妈就万事大吉了。

  但愿一切顺利,苟司戌心下道。

  将小姑娘的魂魄送回玉葫芦,苟司戌就开始询问老两口正经的事儿了,他问出第一个问题,李小霞的父母叫什么?

  老两口活了大半辈子,看人的本事还是有的,感觉面前的这个小伙子年纪不大,心地却很善良,便干脆不再藏着掖着,将自己知道的都全盘说出了。

  “道长,看你年纪轻轻,倒不是心浮气躁之人,既然你想知道,那老头子我就告诉你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吧。”

  苟司戌轻轻应了:“嗯。”

  那老头就开始说起了前因后果,这一说直接从下午说到了晚上吃饭的点儿。

  老头子说:“京市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但是在富裕的地方也会有贫穷的角角落落,就像我们石园村就是整个京市比较贫穷的村落之一,村里几百户人家吧。

  但是生活质量不是特别的高,可能比小山村旮旯里的村子生活条件好点,但你要知道这里是京市,经济条件也比较高,通俗点来讲就是花的多赚的多。但对于我们小村子来说就不是这样了,赚的少花的多压力大,所以很多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小霞她父亲母亲就是其中之一。”

  苟司戌静静的听着,心道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国家这么大,难免有照拂不到的地方,就算全都能吃饱饭,那你也得看吃饱饭的饭是不是一样的质量啊。

  打个比喻来讲,我吃四菜一汤吃饱的,然后另一个人是吃老咸菜疙瘩和窝窝头吃饱的,这能一样吗?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不一样的呀。

  心念几转之间,只听老头子继续讲:“孩子的父母也没多少文化,不知道去什么样子的地方好,什么样的城市都去过,但是舍不得孩子,最后呢还是在京市里开始干活了。

  一开始干的工作被人家坑了,一个月也寄不回来多少钱,全靠我们老两口种点地卖点菜,勉强也够孩子用,到了后来,孩子的父母亲不知道找了什么工作,每个月都能寄回来很多钱,不是在月末就是在月初,反正就那两三天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