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清静观的路上,张封南又想起:师父当年告诉我的父亲和母亲,如果我能活过二十岁,第一次血月的时候,要去寻找他们村当年死光的原因以及他们当年守护的秘密了,表叔忙着给自己找工作,看来要先找到住的工作再去这个村庄了。张封南兴致勃勃的问道:“有时间出去吗?我要是想出去几天,不会是没时间吧?”表叔十分无奈,看了看张封南,“傻侄子,你也真的是太老实了。一点都不随遗传表叔我的机智聪明,想要出去几天那还不容易,就说出去做法事了。到时候道观不仅放行,还要多给你一些差旅费呢。”
张封南一日之间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不由得有些困意,他靠在车后座上,心里想着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叫什么来着……半梦半醒之间,他听到了村庄的名字——灵秀村。
这一路大概开了两个个小时,终于是来到了一处山前。张封南之前不停的往前跑,也不知道跑了多久,直到他跑累了,走到路边,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太累了以至于连找个石头歇息一下脚也不得。这次终于能休息,张封南还在睡着,梦里一片黑漆漆的,只听见水滴的声音。表叔拍了拍他的脸,笑道:“你小子真是放心,睡得这么香!”张封南醒来,发现这里没有大路上山了,张封南和表叔两个人只能是将车停下来徒步上山。
张封南从没有出过远门,四处打量,只见这处小山,丛林茂密,茂林修竹,人来人往,应接不暇。表叔看了看,对着张封南说:“看来最近天象不行,上山求神问道的人可真不少,怪不得这里要人干活呢!你小子也算白捡个便宜。”张封南四处看着,不过他这个表叔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人是得了便宜便卖乖的那种类型,在他面前还得装笨,不然他一句话就把你贬低了。于是张封南漏出很憨的表情,看在山门前有许多的小商小贩,卖着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小孩子心性四处玩着,哪有空回答他。两个人走着走着,终于来到山顶上,才见到这里有一座规模不小的道观。道观上有这三个大字“清静观”,迎面而来的是一座两层建筑。往里一看,只看到许多信徒来来往往。
张封南的师父就是个道士,一直以为道士都是那种冷冷清清的,有着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风骨神采与众不同。这种道观门前像市场一样,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跟他想象的非常冷清的道观非常不同。
表叔带着张封南轻车熟路的进去了,他们进了前院,一层是三清庙,室内供奉着三尊金像,身着黄色披风,神态威严。他们又从一个小门穿过,找到一条偏僻的小路,穿到了后院。弯曲的小路通到一处风景美丽的地方,三转两转到了景色雅致迷人的地方。表叔边走边说,“大雪天气,这里会有信徒前来和道长一起清扫道观中的积雪,方便行走。”。张封南心想:人们来上香拜神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并非是有些人口中的“封建迷信”,而是人们寄托希望的一种方式。又接着想,表叔这一看就是道路熟悉,不知道来过多少次,这屋子外观看起来不错,应该是道观中比较重要的人居住。
表叔说:“待会咱们见到的人是方丈,你可别漏出呆头呆脑的呆气来。”
哦,原来是方丈室。张封南心想。
师父曾将教过他,方丈原为指中国古代仙人居住的岛屿。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方丈应该是佛教用语,其实是道教全真派名词。在道教中,讲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方一丈之地内无杂念者,乃高人。
张封南脱口而出:“道经中说,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
表叔拍了拍他的后脑勺,说道:“你这小子知道的还挺多,这道观寄哪里的都是要通过考试,我看你这考试也没什么问题呢,不过到底是谁教的你这些呢,肯定不是你土里土气的爹娘,他们俩说是憨厚老实,实际上思想顽固,要是早跟我做生意,还至于在这个破村子。要不然你跟我做生意去!”
张封南学了表叔那一套,神秘地说:“你说我爸妈思想顽固,我就不答应你!”表叔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比如张封南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奇异经历和见闻,是一般常人无法想象和接触的,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就是神经病。表叔叹了口气:“儒子不可教也,你不做生意,这说明悟性这么差,看样子我们家到你这一代就玩完了。”
张封南看他这个样子,还叹的真是真切,似乎是心里话,不由觉得好笑:“那做生意这东西真不是好学的。”
表叔气不打一处来,做了个警告姿势,整理了衣服敲门。里面传来了一句话:“进来吧。”表叔带着张封南进了方丈室。张封南终究是年纪小,拿着行李,一声不吭老老实实的站在表叔的身后,只见一个红光满面的老道士,看起来约莫五六十岁,不过这个肚子有些发福,实在让人与“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无关。
表叔直接就坐下了,对着那老道士说道:“方丈,这就是我的侄子张封南,你多照顾照顾他,安排个好一点的差事。”张封南坐到他们身后的位置上,耳朵竖起来,听那老头会说什么。
第3章 清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