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八不约反情理自显。六义据显理情自亡。有斯左右耳。第四开合者。或约体唯一。以因无二体故。或约义分二。谓空有。以无自性故。缘起现前故。或约用分三。一有力不待缘。二有力待缘。三无力待缘。初即全有力。后即全无力。中即亦有力亦无力。以第四句无力不待缘非因故不论也。是故唯有三句也。或分为六。谓开三句入二门故也。如前辩。或分为九。谓于上三义。随一皆具彼三故。
何以故。若非有力即无无力。是故随一具三故有九也。或分十二。谓于上六义。空有二门不相离故。随空即有随有即空。有空有六。空有亦六。故有十二也。或分十八。谓于上六义中。一一皆有三义故。一体有无。二力有无。三约待缘不待缘。三六成十八也。或分为三十六。谓于上六义。随一皆具六。何以故。以若无一余皆无故。余门思而准之。第五融摄者。然此六义以六相融摄取之。谓融六义为一因是总相。开一因为六义是别相。六义齐名因是同相。六义各不相知是异相。由此六义。
因等得成是成相。六义各住自位义是坏相。问六相六义分齐云何。答六义据缘起自体。六相据缘起义门。以法体入义门遂成差别。如以六义入四句显是去非故。顺三乘入六相显自德故顺一乘。是故四句与六相。俱为入法方便也。第六约教辨者。若小乘中法执因相。于此六义名义俱无。若三乘赖耶识如来藏法无我因中。有六义名义。而主伴未具。若一乘普贤圆因中。具足主伴无尽缘起方究竟也。又由空有义故。有相即门也。由有力无力义故。有相入门也。由有待缘不待缘义故。有同体异体门也。由有此等义门故。得毛孔容刹海事也。思之可解。三十玄缘起无碍法门义。夫法界缘起。
乃自在无穷。今以要门略摄为二。一者明究竟果证义。即十佛自境界也。二者随缘约因辩教义。即普贤境界也。初义者。圆融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可说其状相耳。如华严经中究竟果分国土海及十佛自体融义等者。即其事也。不论因陀罗及微细等。此当不可说义。何以故。不与教相应故。地论云。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者。即其事也。问义若如是。何故。经中乃说佛不思议品等果耶。答此果义。是约缘形对为成因故说此果。非彼究竟自在果。所以然者。为与因位同会而说故。知形对耳。
第二义者有二。一以喻略示。二约法广辩。初喻示者。如数十钱法。所以说十者。欲应圆数显无尽故。此中有二。一异体。二同体。所以有此二门者。以诸缘起门内有二义故。一不相由义。谓自具德故。如因中不待缘等是也。二相由义。如待缘等是也。初即同体。后即异体。就异体中有二门。一相即。二相入。所以有此二门者。以诸缘起法皆有二义故。一空有义。此望自体。二力无力义。此望力用。由初义故得相即。4
由后义故得相入。初中由自若有时他必无故。故他即自。何以故。由他无性以自作故。二由自若空时他必自有故自即他。何以故。由自无性用他作故。以二有二空各不俱故。无彼不相即。有无无有无二故。是故常相即。若不尔者缘起不成。有自性等过。思之可见。二明力用中自有全力故。所以能摄他。他全无力故。所以能入自。他有力自无力(反上可知)。不据自体故非相即。力用交彻故成相入。又由二有力二无力各不俱故。无彼不相入。有力无力。无力有力无二故。是故常相入。又以用摄体更无别体故。唯是相入。以体摄用无别用故。唯是相即。此依因六义内准之。于中先明相入。初向上数十门。一者一是本数。何以故。缘成故。乃至十者一中十。何以故。若无一即十不成故。
一即全有力故摄于十也。仍十非一矣。余九门亦如是。一一皆有十。准例可知。向下数亦十门。一者十即摄一。何以故。缘成故。谓若无十即一不成故。即一全无力归于十也。仍一非十矣。余例然。如是本末二门中。各具足十门。余一一钱中准以思之。此约异门相望说耳。问既言一者。何得一中有十耶。答大缘起陀罗尼法。若无一即一切不成故。定知如是。此义云何。所言一者非自性一。缘成故。是故一中有十者。是缘成一。若不尔者。自性无缘起不得名一也。乃至十者皆非自性十。由缘成故。为此十中有一者。是缘成无性十。若不尔者。自性无缘起不名十也。是故一切缘起皆非自性。何以故。
随去一缘即一切不成。是故一中即具多者。方名缘起一耳。问若去一缘即不成者。此则无性。无自性者。云何得成一多缘起。答秖由无性得成一多缘起。何以故。由此缘起是法界家实德故。普贤境界具德自在无障碍故。华严云。菩萨善观缘起法。于一法中解众多法。众多法中解了一法。是故当知。一中十十中一。相容无碍仍不相是。一门中既具足十义故。明知一门中皆有无尽义。余门亦如是。
问一门中摄十尽不。答尽不尽。何以故。一中十故尽。十中一故不尽。四句护过去非显德等。准之可解耳。别别诸门中准例如是。缘起妙理应如是知。第一门竟。初异体门中。第二即义者。此中有二门。一者向上去。二者向下来。初门中有十门。一者一。何以故。缘成故一即十。何以故若无一即无十故。由一有体余皆空故。是故此一即是十矣。如是向上乃至第十。皆各如前准可知耳。言向下者亦有十门。一者十。何以故。缘成故十即一。何以故。若无十即无一故。由一无体余皆有故。是故此十即一矣。
如是向下乃至第一。皆各如是准前可知耳。以此义故。当知一一钱即是多钱耳。问若一不即十者。有何过失。答若一不即十者。有二失。一不成十钱过。何以故。若一不即十者。多一亦不成十。何以故。一一皆非十故。今既得成十。明知一即是十也。二者一不成十过。何以故。若一不即十。十即不得成。由不成十故。一义亦不成。何以故。若无十是谁一。故今既得一。明知一即十。又若不相即。缘起门中空有二义。
即不现前便成大过。谓自性等。思之可知。下同体门中准此知之。余门亦准可知耳。问若一即十者。应当非是一。若十即一者。
第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