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历史的真相>第20章强大的北宋

第20章强大的北宋

  北宋被人说的很不堪实际上是很强大的,就看一组与唐对比数据得出结论吧。
  人口,唐5000万,宋1亿,
  超10万的城市,唐17座,宋52座,
  城市在夜里,唐宁静漆黑,宋喧闹灿烂,
  行业种类,唐有140个,宋有440个,
  进士登科,唐200年3000人,宋三百年10万人,
  长江流域在唐成为江南瘴疠地,宋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奴婢在唐好比牲畜,在宋则是雇佣良民。
  那么为何在人们印象中,恰恰相反呢?
  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唐一直开疆扩土,地盘之大,实在少见,宋朝呢?虽然在靖康之乱前一年也一直在开疆扩土,可是毕竟是小规模的,极不显眼,况且处处纳贡,丢人之极,甚至靖康之乱,干脆亡国。
  其实,军事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地域差异,宋的对手都是马上民族,机动性较强,可是宋缺马,因而军队步兵为主,机动性差,所以比较吃亏。靖康之乱也只是几个皇帝的结局,有一个人就可毁灭一个国家,别说几个败家的皇帝,所以撑到几代,证明的也是宋的强大。
  其二,唐史主要有汉人所写,相对客观,宋史主要有元人所写,本来各方面就相对滞后,因此内心的自卑感难免要大肆抹黑一番,因此宋史就面目全非,一塌糊涂。
  宋高宗选太祖后人继位
  由于长期受到惊吓,宋高宗虽然后宫佳丽美色如云,以致于金国一些人羡慕的流出口水,床都准备好了,发兵来抢,可是依然失去生育能力,只好领养养子。
  当时,靖康之乱中,高宗近亲几乎全被今人掠去,于是只能从远亲选人。
  当时可以选的对象是太祖后人和太宗后人,可是作为太宗后人的他却选了太祖后人,看起来很奇怪,实则不然。
  首先,历代皇帝继承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儿子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可是太祖死后,皇位却让太宗继承了,于是众人哗然,太宗的解释是我侄子太小,我哥让我过渡下,有我交给侄子。可是,这一过渡,就是一个北宋王朝。其间有人异议,却不了了之。
  高宗无后,却对太宗一支并无好感,靖康之乱他逃过一劫,不是对他好,而是先把他送虎口里,到金做人质,谁知时局变化太快,他刚走到商丘,北宋已经灭了。可是他的结发妻子却被掠走,受尽侮辱,害的他也受尽痛苦,于是心中不悦。坚决不迎回那波人,甚至把岳飞杀了,阻止金妥协的进程。所以,无论如何是不会再选痛恨者了,就恶作剧般报复性的选了高祖后人,于是,皇帝的传接棒在高宗手中再次传给高祖一支延续。
  朱元璋嗜杀之谜
  朱元璋将功臣几乎杀绝,其主要缘由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才疏学浅,臣子们学识渊博,心灵深处有种自卑感,所以就采用凶残方式隐藏自卑。
  其次,没有学问,就没有太多道理可言,任性很多,不按常规出牌,想杀便杀。
  再次,臣子有不轨者,刺激极大,他本来继位信任胡惟庸,不想胡惟庸竟然谋反,于是痛恨至极,大开杀戒。
  最后,孙子建文帝懦弱,怕应付不了局面,就为他扫除障碍。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封建末期,腐朽越来越显现,统治不稳,只好采用极端手段。
  许攸与曹操本是朋友,并且击败袁绍,他是功臣,曹操曾赤脚相迎,于是曹操杀他,就被认为是曹操无情无义,实则不然。
  首先,许攸与曹操是朋友,可是官渡之战却站在袁绍一方,整天想着整垮曹操,为他下菜,只是袁绍不采用罢了。背叛者常常比原本的敌人更加让人痛恨。
  其次,许攸投靠曹操是袁绍不信任的结果,是被动的,而非主动弃暗投明,所以性质上大打折扣。
  再次,曹操麾下谋士如云,许攸顶多算个可有可无的三流谋士,所以杀了也无关紧要。
  最后,许攸狂妄自大,目无法纪,曹操为了节省粮食,禁止喝酒,他却偏偏喝酒。所有旧仇新怨加一块,他的被杀便不难理解了。
  朱元璋为建文帝埋下隐患
  燕王反叛建文帝并夺权,建文帝有责,朱元璋更是责无旁贷。
  首先,他不能坚持己见,知道建文帝不堪大用,屡次想传位于燕王朱棣,可是大臣劝说中作罢。
  其次,知道建文帝对付不了朱棣,却还是让朱棣成了王,为他反叛创造。
  再次,大杀功臣,导致建文帝没有太多可用之人。
  最后,为建文帝选的辅助者黄子澄等忠心有余,却个个迂腐,能力不足,在准备不足之下,就匆忙削藩,导致燕王叛乱,无力应对。
  因此,只要有足够的诱惑,外人会惦记,亲人也会惦记,至高无上的皇权更是如此,可是朱元璋哪里懂呢?
  理想主义的于谦
  于谦悲剧的根源就是他虽是个理想主义的实干家,却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务实者。所以,一生清白,却下场悲惨。其主要问题就是在面对英宗的一系列问题上。
  从某种程度上讲英宗真是个头疼的人物,土木堡之变,把大明几乎搞到灭亡的边缘,可是呢?最后,也先提出归还英宗时却还是不得不接回来,因为否则就会像赵构一样挨骂,可是接回来就更加尴尬,代宗该把他往哪里摆呢?
  更要命的是英宗回来,投机者们便蠢蠢欲动,可是于谦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致使对方得手。
  于谦最大的悲剧是行事都只重礼法与当前,却从未顾及到后果与危害性,更要命的是生在官场,木秀于林,却并未采取任何行动保护自己,于是成了出头之鸟,任人捕杀。
  明太监发家之谜
  朱元璋本来立下规矩,不准重用太监的,可是整个大明,太监得势者,一波连着一波,甚至崇祯皇帝也是在太监的推动下走向了绝路。
  那么,明朝太监如何发家的呢?
  首先客观条件的成熟,明朝处于封建晚期,弊端突出,人人猜疑,皇帝不信外人,太监总在身边,就相信起了太监。并且,明朝屡次出现荒废朝政的皇帝,于是太监带传圣旨,久而久之,就成了香饽饽。
  其次,大臣的无耻,明朝大臣无耻者之多,狗奴才一堆,虽是多种因素导致,却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到处逢迎,太监掌权,就去投靠,不知羞耻,魏忠贤手下大臣极多。
  再次,得势太监多半脑子比较灵活,向魏忠贤就是一个极善投机者,投靠几个大太监,屡屡跳巢,终于脱颖而出。
  最后,得势太监总有皇帝喜欢的地方,或可以说独特的优势,魏忠贤就知道在需要忠心的时候,搭了命也要上。朱由校登记的第五年泛舟西苑落水,他立即跳入水中去救,却并不会游泳,几乎搭上性命,这或许至少比那些只会说漂亮话,一件人事也不会干的狗奴才的行为实在的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