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历史的真相>第2章解读庞统

第2章解读庞统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有凤雏卧龙之美誉,水镜先生曾说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之才与诸葛亮孔明不相上下。并且庞统据说美名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至学生时代。据史载,“初,凤雏与庶,亮同学于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即为司马操德参考资料《三国志》。据说,那届学生即将毕业时,水镜先生出了一道难题:你们谁能让我同意他走出学堂大门,谁就算毕业。这下,众多学生为了难。诸葛亮突然耍赖起来,双手抱住老师的腿:你原来是个平庸的先生,徒有虚名,还我学费。先生生了气,大吼一声,你这无赖,给我滚出去。于是,诸葛亮出门双手作揖,向老师致歉道谢,老师才明白过来,立即大加赞赏。
  庞统却也立即有了主意,说,老师,虽然我无法让您同意我从里面出去,却可以让您同意您让我从外面进来。水镜先生当即好奇,于是就让他出去试下,他出去后,水镜先生才知道自己又被涮了一次。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庞统的功绩。
  第一,献连环计。曹操准备打江东,但苦于士兵不习惯坐船。庞统已经知道最近会有东南风,为了让曹操的行动失败,同时配合周瑜的火攻,庞统献出连环计,周瑜假装把蒋干关了起来,并派军士看管,蒋干心中极为烦闷,一天晚上他见屋外有人朗诵兵法,甚为好奇。
  蒋干推开房门,问他的姓名才知是大名鼎鼎庞统庞士元,蒋干问:“先生才学甚广,怎竟在此荒乡僻壤之处?”
  庞统回答说:“周瑜自视才高不能容人,所以我才隐居此处,先生又是何许人也?”
  蒋干报上姓名,并对庞统说:“久闻曹操爱惜人才,如若归曹必得重用啊!”
  庞统说:“虽有归曹之心,可惜并无人引见。”
  蒋干说:“如果先生愿归降,干定当为您引见。”
  于是蒋干与庞统连夜下山寻条小舟,飞速向曹操大营驶去。
  曹操听说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前来,亲自出帐迎接,曹操对庞统说:“操久闻先生大名,可周瑜小儿却不用先生的良谋,实属遗憾,如今先生来至我处还望不吝赐教。”就向曹操建议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使船的稳度增大。曹操很高兴,就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并把这些船称为“连环战船”。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因东南风助长火势,加上铁索传热,结果没多久,曹操的舰队就全军覆没。因在此战中,庞统的计谋起了关键作用,所以庞统名声大振。他对曹操施的计,被后人称作“连环计”。
  第二,耒阳县凤雏理事。当时庞统初到刘备帐下,刘备以貌取人,看到庞统奇丑无比,便让他只做一个小知县。有人报告说庞统整日酗酒。刘备便派张飞前去视察,看到情况果然如此,非常生气。哪知庞统一扫醉态,半天就把半年堆积的公务全部处理完了。张飞大喜,遂上报刘备说自己遇到了一个人才,刘备方任命庞统为自己的副军师。
  第三,议取西蜀
  西蜀,又名西川,即现在的益州。西川告急,刘备听说张松深入许昌给曹操进献计谋,却遭到曹操的轻视。于是命赵云在张松归来的途中敬奉好酒美食。并且任命你去荆州城外去迎接张松,嘱咐一定要以贵宾之礼对待。
  从刘备出接到任务后,便赶紧赶赴荆州城外。一看见张松,便立马迎了上去,并告知他是刘备命令前来为他接风洗尘的。张松一听此言,甚是感动。他观察了下荆州形势: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都在虎视眈眈。荆州并不是可以长久留恋的地方。张松认为刘备若是聚合起荆州的众人,直接攻取西蜀,那么便能成就一番霸业了。但只怕刘备顾虑太多不忍如此啊。
  张松感叹刘备是一代明君,于是将西川地图赠送给了刘备。有了此地图,便是蜀道崎岖也没有什么阻碍的了。
  刘备听了张松攻打西川的建议深表感动,却担心如此会遭天下人唾骂。但大丈夫处世,本就该努力建功立业。事关重大,刘备命你去找庞统军师商议此事。
  庞统听了刘备的话,觉得合乎天理,但是在这三国乱世,本就应该用兵取得一席之地,如果一直固执遵循常理,那必将是寸步不能行的。庞统一经分析,攻取益州势在必行,如今又有张松的西川地图,那更是天赐良机不可失。
  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
  可见,庞统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战略家,看到了荆州的潜在危险,看到了益州的战略重要性,看到了时机的重要性,而且有着极好的辩才,能够使固执的刘备“恍然”,最终迈出具有决定性的一步。其中,庞统的贡献不可磨灭。
  第四,献上中下三计
  在刘备入蜀后,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我觉得,名为三计,庞统实际上料到刘备会选择中计,另外两计只是让刘备对比一下。
  先看看上计。当时刘备入蜀一年,人心未服,益州士族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刘焉时代就弄了一次兵变。再者,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信义,使刘备民心大失,一直重视民望的刘备是不会用它来交换益州的。这些都不说,上计实在是太冒险,简直是赌博,风险程度太大,刘备是个比较沉稳的人,是不会选择这个计策的。
  再看看下计,刘备在入蜀的一年中在拉拢人心,若是这样就回荆州,岂不是白费功夫?这不仅仅是白白浪费了一年的光阴,而且从荆州攻打益州也是很有难度的。——夷陵之战,刘备逃入白帝城,东吴军不再追击,孙权听闻后很是害怕,马上遣使求和,可见孙权也知道从外面攻打益州是不可行的。第二,在西蜀灭亡时,东吴大将陆抗率领大军攻打白帝城,加上后来的几万援军,总兵力应该有六七万,硬是被罗宪以两千人给挡了几个月,损失了不少兵力。刘备从这里打不见得有什么好果子吃。
  相较之下,中计较为稳妥,推进速度不慢,所以刘备选择中计完全在情理之中。故意献上三条计,让刘备来选,其实他猜得到刘备会选中计,之所以说出另外两条只是为了让刘备对比一下。
  第五,识破杨怀、高沛行刺之计。“正说间,忽起一阵旋风,把马前“帅”字旗吹倒。玄德问庞统曰:“此何兆也?”统曰:“此警报也,杨怀、高沛二人必有行刺之意,宜善防之。”“庞统叱左右搜其身畔,果然各搜出利刃一口。”通过风吹倒帅旗一事看出杨、高二人不怀好意,搜其身而得利刃,说明其心思缜密。
  通过以上故事,足以证明庞统确实非常有才能,绝非徒有虚名。那么庞统为何无法取得与诸葛亮一样的成就呢?这就要涉及到二人的性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