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笔之起称基于六国。秦人蒙恬方始造笔。自秦以前皆削木书之。或谓之椠。或谓之札。或谓之觚。元无笔号。岂有天尊以称为笔。况五色非实六尘咸假。迷心执系妄以为色。在于贤圣本无此见。文明等以朱紫俗中所贵。用饰签题之名。且韬者以拟六韬。妄窃太公兵书之号。乃俗书之异名。兵志之殊目。不离尘劳之境。才沦生死之流。语事似是美名。鞠理全成伪迹
公子闻先生此说。心昏志扰莫知所措。乃谓先生曰。伏闻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先生此议。无乃是乎。未解所疑更希良释。经云。云彩霞光结空成字。烟辉雾液聚气为文。芒垂八角字方一丈。灵宝具显。爰所惑哉
先生曰。情弊执者难移。性明察者易悟。夫子沉沦弱丧往而不返。靡思己惑翻见致疑。子审听之。吾为子述。此经旨意久已晓之。盖叙真文伪滥之源。显灵宝虚妄之迹。既云。天尊含一气之端。包两仪之始。生化物象孕育群形。说经不托空闻。造字何推气结。此文明等伪造真文之因。虚立缘起之状。乃云。天尊感云霞之气。聚结成文。字方一丈。冀异凡俗之书。芒垂八角。用殊篆隶之体。若其真文应见于此下方。警悟凡俗。须示灵异之状。真文若在上方天尊都化之所。何须广大其文。以呈诡怪之迹。徒陈海枣之论。宁思蜗角之虚。此又伪也。公子曰。玉字之文结空之气。既云虚诞。诚如所言。大罗之天玄都之境。王京仙宇金阙天宫。空青宝林寨木灵树。三清上界九仙灵府。道俗同诠。岂并非实
先生于是解颐而谓曰。适欲为子说之。子果见问。今为子具陈其妄。案灵宝伪经有三十二天。其天自下而上重叠置之。从下第一太黄皇曾天。第二太明玉貌天。第三清明何童天。第四玄胎平育天。第五元明文举天。第六上明七曜天。第七虚无越衡天。第八太极蒙翳天。第九赤明和阳天。第十上真玄明天。十一晖明宗飘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虚明堂晖天。十四观明端静天。十五玄明恭庆天。十六太焕极瑶天。十七元载孔升天。十八太安皇崖天。十九显定极风天。二十始黄考芒天。二十一太黄翁重天。二十二元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扑元乐天。二十四无极昙誓天。二十五浩庭霄度天。二十六渊通元洞天。二十七太文翰宠天。二十八太素秀乐天。二十九太虚无上天。三十太释腾胜天。三十一龙变梵度天。三十二太极平育天。谨案道家三十二天。略无大罗之号。即明元无大罗之天。此又妄造。则此三十二天。总是伪立。何以知者。今据二十四天名昙誓天。第三十一天名梵度天。窃寻昙梵二字。此土先无。玉篇说文字林字统竟无此字。昙梵二字本出佛经。与无见之流翻译人。造用诠天竺之音。演述释迦之旨。在于此方先无此字。后葛洪于佛经上录梵字。训以为净陆。法言因而撰入切韵。若天尊说灵宝等经。在于佛法东流之前。此字未造。如何天名预用。若于佛法之后。
即是偷窃佛经。近始伪造进退无据。伪迹自彰。大罗之名寔此之类。验斯一节足表三隅。又玄都仙宫玉京灵岫。案经所说。玄都是玉京山上宫名。金阙乃玄都宫之阙称。寻讨宗旨虚妄又彰。且道法是此方之教。天尊是此土圣人。诠化不在外蕃。居止合于此地。自从文字已来。帝王境域。上自轩皇之代。下至姬周之朝。东不越辰韩。西未逾大夏。南才至象郡。北尚阻雁门。此中阔狭可知远近斯在。又据十州记。四夷传地理志舆地志括地志汲冡书。并无玉京玄都之域未审。天尊何处施化。若在诸天之上。天上人间境界全别。非唯秽净有异。谅亦语言不同。至于文字尚好是事悬隔。但天地日月山河金玉珠贝丛林山石之等。同业共感妄情起计执有贵贱。在于上天初无此事。乃以人间妄计金玉珍贵。用标仙都仙阙之名。忝曰圣人。定不同此。此又虚也。但方域之言随地改革。万里之内音旨不通。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