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体第三
无名曰。有余无余者。盖是涅槃之外称。应物之假名耳。而存称谓者封名。志器象者耽形。名也极于题目。形也尽于方圆。方圆有所不写。题目有所不传。焉可以名于无名。而形于无形者哉。难序云。有余无余者。信是权寂致教之本意。亦是如来隐显之诚迹也。但未是玄寂绝言之幽致。又非至人环中之妙术耳。子独不闻正观之说欤。维摩诘言。我观如来无始无终。六入已过。三界已出。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不可以识识。不可以智知。无言无说。心行处灭。以此观者。乃名正观。以他观者。非见佛也。放光云。佛如虚空。无去无来。应缘而现。无有方所。然则圣人之在天下也。寂莫虚无。无执无竞。导而弗先。感而后应。譬犹幽谷之响。明镜之像。对之弗知其所以来。随之因识其所以往。恍焉而有。总焉而亡。动而逾寂。隐而弥彰。出幽入冥。变化无常。其为称也。因应而作。显迹为生。息迹为灭。生名有余。灭名无余。然则有无之称。本乎无名。无名之道。于何不名。是以至人居方而方。止圆而圆。在天而天。处人而人。原夫能天能人者。岂天人之所能哉。果以非天非人。故能天能人耳。其为治也。故应而不为。因而不施。因而不施。故施莫之广。应而不为。故为莫之大。为莫之大。故乃返于小成。施莫之广。故乃归乎无名。经曰。菩提之道。不可图度。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大包天地。细入无间。故谓之道。然则涅槃之道。不可以有无得之。明矣。而惑者睹神变因谓之有。见灭度便谓之无。有无之境。
妄想之域。岂足以标榜玄道。而语圣心者乎。意谓至人寂怕无兆。隐显同源。存不为有。亡不为无。何则。佛言。吾无生不生。虽生不生。无形不形。虽形不形。以知存不为有。经云。菩萨入无尽三昧。尽见过去灭度诸佛。又云。入于涅槃而不般涅槃。以知亡不为无。亡不为无。虽无而有。存不为有。虽有而无。虽有而无。故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故所谓非无。然则涅槃之道。果出有无之域。绝言象之径。断矣。子乃云。圣人患于有身。故灭身以归无。劳勤莫先于有智。故绝智以沦虚。无乃乖乎神极。伤于玄旨者也。经曰。法身无象。应物而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万机顿赴而不挠其神。千难殊对而不干其虑。动若行云。止犹谷神。岂有心于彼此。情系于动静者乎。既无心于动静。亦无象于去来。去来不以象。故无器而不形。动静不以心。故无感而不应。然则心生于有心。象出于有象。象非我出。故金石流而不燋。心非我生。故日用而不动。纭纭自彼。于我何为。所以智周万物而不劳。形充八极而无患。益不可盈。损不可亏。宁复痾疠中逵。寿极双树。灵竭天棺。体尽焚燎者哉。而惑者居见闻之境。寻殊应之迹。秉执规矩而拟大方。欲以智劳至人。形患大圣。谓舍有入无。因以名之。岂谓采微言于听表。拔玄根于虚壤者哉
征出第四
有名曰。夫浑元剖判。万有参分。有既有矣不得不无。无自不无。必因于有。所以高下相倾。有无相生。此乃自然之数。数极于是。以此而观。化母所育。理无幽显。恢诡憰怪。无非有也。有化而无。无非无也。然则有无之境。理无不统。经曰。有无二法。摄一切法。又称三无为者。虚空。数缘尽。非数缘尽。数缘尽者。即涅槃也。而论云。有无之表。别有妙道。妙于有无。谓之涅槃。请核妙道之本。果若有也。虽妙非无。虽妙非无。即入有境。果若无也。无即无差。无而无差。即入无境。总而括之。即而究之。无有异有而非无。无有异无而非有者。明矣。而曰有无之外别有妙道。非有非无谓之涅槃。吾闻其语。未即于心也
超境第五
无名曰。有无之数。诚以法无不该。理无不统。然其所统。俗谛而已。经曰。真谛何耶。涅槃道是。俗谛何耶。有无法是。何则。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有无所以称有。无有所以称无。然则有生于无。无生于有。离有无无。离无无有。有无相生。其犹高下相倾。有高必有下。有下必有高矣。然则有无虽殊。俱未免于有也。此乃言象之所以形。是非之所以生。岂是以统夫幽极。拟夫神道者乎。是以论称出有无者。良以有无之数。止乎六境之内。六境之内。非涅槃之宅。故借出以祛之。庶悕道之流。仿佛幽途。托情绝域。得意忘言。体其非有非无。岂曰有无之外。别有一有而可称哉。经曰三无为者。盖是群生纷绕。生乎笃患。笃患之尤。莫先于有。绝有之称。莫先于无。故借无以明其非有。明其非有。非谓无也
搜玄第六
有名曰。论自云涅槃既不出有无。又不在有无。不在有无。则不可于有无得之矣。不出有无。则不可离有无求之矣。求之无所。便应都无。然复不无其道。其道不无。则幽途可寻。所以千圣同辙。未尝虚返者也。其道既存。而曰不出不在。必有异旨。可得闻乎
妙存第七
无名曰。夫言由名起。名以相生。相因可相。无相无名。无名无说。无说无闻。经曰。涅槃非法。非非法。无闻无说。非心所知。吾何敢言之。而子欲闻之耶。虽然。善吉有言。众人若能以无心而受。无听而听者。吾当以无言言之。庶述其言。亦可以言。净名曰。不离烦恼而得涅槃。天女曰。不出魔界而入佛界。然则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即有无齐观。齐观即彼已莫二。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同我则非复有无。异我则乖于会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间矣。何则。夫至人虚心冥照。理无不统。怀六合于胸中。而灵鉴有余。镜万有于方寸。而其神常虚。至能拔玄根于未始。即群动以静心。恬淡渊默。妙契自然。所以处有不有。居无不无。居无不无。故不无于无。处有不有。故不有于有。故能不出有无。而不在有无者也。然则法无有无之相。圣无有无之知。圣无有无之知。则无心于内。法无有无之相。则无数于外。于外无数。于内无心。彼此寂灭。物我冥一。怕尔无朕。乃曰涅槃。涅槃若此。图度绝矣。岂容可责之于有无之内。又可征之有无之外耶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