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威仪式
威仪。言手印。幖帜。坐住势。及一切庄严也。东方金刚部主不动如来。蓝色。手印于图样中释迦佛手印同。谓之降魔印。幖帜则五股金刚杵。竖置左掌上。而大拇无名二指捻持之。南方宝部主宝生如来。黄色。手印右手作于图样中救度母右手同。谓之施愿印。左手如前正定印(即如释迦左手)幖帜麻尼珠置左掌上。西方莲华部主弥陀如来。红色。手印同图样中无量寿佛。谓之禅定印。亦谓等持印。幖帜红莲华。北方羯磨部主不空如来。绿色。手印左手如前正定。右手胸前。或乳傍。手掌向外略扬之。谓之施无畏印。幖帜五色交杵。捻执左掌上(五色交杵。上五峰红。下五峰白。左五峰绿。右五峰黄。中心蓝色)中央如来部主毗嚧如来。白色。手印二拳收胸前。左拳入右拳内把之。而二巨指并竖。二食指尖相依。谓之最上菩提印。具幖帜者。则二手等持如无量寿佛。去其宝瓶而安金轮是也。此五佛顶严。各作五股金刚。以具五部之义。或作麻尼珠顶严亦得(须知不可执泥)以上五印。
略为诸佛手印之总纲(如造多佛像。而不知其手印者。内分五数为一通用此五印。是古来传授。若有余零。则以下说别印补之)其有以左手作拳。巨指尖平入右拳内握之。起立当心。谓之毗卢大智印。不空佛施无畏印如前。而大拇无名二指相捻(大藏秘要。误作大小二指)余三指竖如幡相。乳傍手头向外覆之。谓拔济众生印。又释迦佛大乘法轮印。同图样中文殊菩萨手印(除去两边之华今释迦佛以此手印造者。人多误识为弥勒佛因其手印相同故也)又右手胸前扬掌。而巨食二指相捻。作画策指示之状。谓之说法印。右手作施无畏同前。而左拳执袈裟角。倾垂作如鹿耳于当心。谓之授记印。又期克印者(一名禁伏印。怒相多用)中指无名指并屈。以巨指掩之。食指微竖。小指作钩。此等甚多。详载大藏密要(维扬福国寺僧元度所集)等经传(化身像多用空手印。报身多用兼幖帜。然亦不可执泥)凡作一切印。手指俱须柔顺。一一相随。如新开华瓣。不宜作硬拙碍眼○八大适子者。
一大智文殊菩萨(杏黄色。帜。梵夹收卷亦可)二大慈弥勒菩萨(色同上军持)三大悲观音菩萨(白色莲华)四大行普贤菩萨(红色。或浅蓝色。或白色。如意宝)五大势密主菩萨(绿色。金刚杵)六大力空藏菩萨(蓝色剑)七大愿地藏菩萨(黄色鲜果)八大勇除障菩萨(白色。宝瓶。右为多见错误故。因取通用一式。类载于此。若欲用双帜。则便取于他典可也即文殊加宝剑弥勒加龙华树枝之类)○十二辟支佛者。一消烦。二明积。三无畏。四勇调。五利慧。六山胜。七大声。八鳞角。九除毒。十示神。十一狮子吼。十二速意(出普明成就仪。缘觉像头顶上肉髻微现者。为其不数正量之说也。正作连发三指。而周其三倍。微偏近枕骨。禅宗语录第八祖佛陀难提。顶有肉髻者。盖是此类也)○十八圣徒者。一上行第一圣摩诃迦叶。二多闻第一圣阿难陀。三智慧第一圣舍利弗。四解空第一圣须菩提。
五说法第一圣富楼那。六神通第一圣目犍连。七论议第一圣迦旃延。八天眼第一圣阿那律。九持戒第一圣优波离。十密行第一圣啰睺罗(以上称十大弟子)十一化俗第一圣优陀夷。十二火定第一圣索伽怛。十三苦观第一圣婆的性呵。十四乐静第一圣憍梵钵提。十五谨慎第一圣佛弟难陀。十六狮子吼第一圣阿说示。十七正辩第一圣婆摩罗夫。十八初度第一圣阿若憍陈如。是十八圣徒。皆数声闻。出毗尼十万品。今时知者极希。故特拈出以示后人(其列位次第。舍利目连二尊。手执振锡钵盂。站世尊两傍西域来式也以次十六尊两边列坐。而以陈如迦叶二尊为左右领首。普明就仪言。缘觉声闻印帜莫定。振锡钵盂等看其随宜云云。则用等持。施愿。施无畏说法。合掌等印。及执持振锡。钵盂。梵夹。念珠。澡瓶。清拂。蝇尘。如意。拄杖等。俱可也)十六罗汉。详法住记。与三藏教乘二法数(按西番十六罗汉像。俱有手印幖帜。并载公案。然总未得其梵本。故未敢录)○声闻。罗汉。虽居九搩之度。
眼目长分只作二指。而宽分随其面相之所宜○人间转轮王身量。亦是纵广平等九搩。目分同上(长二指。宽一指)类乎帝释等天像。而其分别。惟可使具髻须。或作得老容。若作天男相。则不可也。因人王有老有衰。而天神止死不改童容故也(出阿思陀二合仙子像传)○庶人身体。竖里向三搩半。以指分八十四指。横量四搩九十六指(或反此者)所以谓之纵广不等。不具量度之相也(出无垢光论盖言其大概耳)今时竟有以为缘觉声闻像法。应随庶人身量之说者。何其谬之甚哉。夫世间福德报获轮王之身。尚且得九搩度。及具三十二相(经云。诸相虽具。不如佛相之显明焉)何况三生修具。漏尽脱尘以证圣果者乎。是知当从前说九搩度以为准制矣(遵黄冒祖庭斗率山寺祖传准量法也)○佛相坐式所云金刚跏趺者。即图样内释迦之坐相是也。左股上置右足。而左足入于右股下。谓之菩萨跏趺。两足少展而足胫左上右下。相交于二膝下者。谓之莲华跏趺。如图样内救度佛母坐法。谓之右舒相。反者左舒。左踡而右膝直立其边。谓之勇猛跏趺。坐高座而两足下伸者。谓之善跏趺(余见明王像章)○凡言善相者。其相貌庄严。俱同菩萨相。言恶相者。同明王相。官扮者。著大领宽袂袍。宝带朝靴。善相宝冠。忿怒相则用髑髅冠。武扮者。身著铠甲。宝带朝靴。头或盔或冠。看随其宜也○大黑神像。或用六搩度者有之。然今不从○发攒虽云菩萨作整攒。佛母作半攒。然尝见西域诸像。佛母有作整攒者。菩萨亦有作半攒者○一切诸像。用纯金色亦佳○佛法未入中土之前。已有诸方神像(如竉神龙王等类)相貌庄严。自仍旧制亦得。曾见西天佛子第五代传。引五隅总持经曰凡为鬼神贵乎方俗云云右所列格局制度。皆悉从经传考校详定兴福之家。但以钦遵莫违。则理义不忒。而功德具胜。若夫神佛菩萨。具大慈悲。善巧方便。随类应化。就缘收生。是其微机妙用。不可思议。岂得以是为等量哉
六妄造诫
若不具尺寸之过恶如何。则出戒大教王经曰。口面(一○自人中根至颏尖为口面)颈(二)及腨(三)俱长为极恶(言三处皆过量分也)主人失本业。被遣外流落。腮边(一)胸膺(二)胁(三)齐塌愈甚忌(言三处皆不盈满也)常遇破败难。所为不适意。额颅(一)鼻(二)乳瓶(三)并歪是大过。奉者不长久。争讼被令堕。脊旁(一)胯(二)股肉(三)皆平不盈报。或损寿命限。恒逢盗贼恼。顶盖(一)背光(二)座(三)咸小狭窄愆。恩人多负义。福衰寿不坚(以上乃三会成咎所谓极恶也。若犯其一二虽不为极恶。亦是大过)眼耳鼻嘴唇额颏腮等处。不明或不正定遭种种辜。反目急喘状。犹如惊动势飘荡离故乡。所作常不利。手印幖帜错。忧愁相缠绵。别有宜戒者。一一叵尽言。智者须谨慎。因果不爽故。相勉莫莽卤。钦遵准量度恒辣(二合)子仙所作像传曰。造像慎忌三病俱凑之过。眼(一)鼻(二)手指(三)俱短。或口面(一)颈(二)足腨(三)皆长。或额颅(一)耳叶(二)胸膛(三)俱狭窄也(一本胸膛作鼻子)犯则必出不测之大祸。而永不宁。竖横不等者。主田蚕被灾。身体肢根中有歪斜。则子弟多出偻挛躄缺之残疾。鼻塌出谬愎。一切相中眼目最为要。股根瘦者。胎多废半途圆处不圆。满处不满者。果谷屡不收。其余小处不合尺寸。则失物破财。像有拆断。则嗣族衰败。裂文应起盗贼。又阿思陀(二合)仙子像传云。量度不准像。正神不受寓。反别邪魔鬼。为所依而住。驳善助不祥。任意纵其欲。云云。所以是等之形像。宜重修理。或改造。先作阿哩伽(二合)仪轨。徙灵光。乃择日而塑像。所有旧像木偶者。净绵或净布缠绕。
以净香油合密渍之。以火然化。而沈其灰于清渊。石泥等胎者。旷野净处。掘地仞许深窖。而谨藏之。若系金银铜铁等像。则可镕化。仍复合用于新像胚质。主掌是事者。乃已获仙位之人方可。若凡夫为之。则恐不利于本身也(上一则亦出怛辣二合子仙像传。所言已获仙位之人者。谓实受灌顶而究竟修练。咒数圆满者。乃指持明士人也。中土少有。或番僧中得之。若必用中土僧人。亦须道高德重。民赡神钦之士。若凡夫不能感动鬼神。所以或恐招祸也)右论特为佛菩萨之像。而他像次之。其所说罪辜之事。则明知故犯为极恶。不知而犯者。亦以为大过。其于过恶相反。即是吉利(譬如竖横平等。田蚕多收之类)当其善恶果报者。
像前事奉持明人为上首。而功德主与工人次之。以及邻里乡党。俱有沾蒙也。近时有工家称梵式宗。乃其所为佛像。辄作长颈缩腮。狭胸宽目。所为罗汉像。眼目与佛相同处颇多。盖流源疏阔。失迷口传之故耳
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