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一两)附子(半个)干姜(三分)咀,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去滓,温分作二服。
手足厥,脉微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一两半)枣(三十六个)甘草木通(各一两)咀,以水四升半,煮二升二合,去滓,每温一盏服。
和表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难、腹满而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各一两半)半夏(三分)
五味子(半两)咀,以水六升,先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一升,去滓,每温服一盏。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一两半;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一鸡子大,炒赤;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小便不利、小腹满者,去麻黄,加赤茯苓二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一两一分。无荛花,以桃花一鸭子大,不炒代之。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吐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汤末麻黄汤末(各三分)以水一升半,枣三个,生姜三片,煎减半,去滓,温饮一盏。未有小汗,再服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证候不改者,服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状,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汤末(一两)麻黄汤末(半两)以水一升半,姜三片,枣三个,煎减半,去滓,温饮一盏。未有小汗,再服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汤加人参主之。(方在厥阴证中。)庞曰∶伤寒,已得汗,身和脉弦细,谵语妄见,此为津液不和,与小柴胡去人参加桂枝汤服之,津液和自愈;未瘥,与调胃承气汤下之。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柴胡桂枝汤主之,兼治寒疝腹痛。
柴胡(一两)桂枝黄芩人参(各半两)半夏(四钱一字)芍药(半两)甘草(一钱一字)大枣(九枚)
生姜(半两)咀,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七合半,去滓,温饮一盏。
小柴胡汤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微热,或咳者。
柴胡(二两)甘草黄芩人参(各三分)半夏(六钱一字)生姜(三分)
大枣(三枚)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作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半个。若渴,去半夏,加人参成二两二钱半、栝蒌根二两。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一两半。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二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二两。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一两半,温覆微汗愈。若咳,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一两一分,干姜一两。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不必悉具。凡以柴胡证而下之,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也。
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