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医要用直格,乃河间高尚先生刘守真所述也。守真深明《素问》造化阴阳之理,比尝语予曰∶伤寒谓之大病者,死生在六、七日之间。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古今亦通谓之伤寒热病。
前三日,太阳、阳明、少阳受之,热壮于表,汗之则愈;后三日,太阴、少阴、厥阴受之,热传于里,下之则痊。六经传受,自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之病。古圣训阴阳为表里,惟仲景深得其旨,厥后朱肱奉议作《活人书》,尚失仲景本意,将阴阳字释作寒热,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中间误罹横夭者盖不少焉,不可不知也。予语守真曰∶先生之论如此,何不辟此说以暴耀当世,以革医流之弊,反忍而无言何邪?守真曰∶世之所集各异,人情喜温而恶寒,恐论者不详,反生疑谤。又曰∶欲编书十卷,尚未能就,故弗克耳。今太原书坊刘生锓梓以广其传,深有益于世。如宵行冥冥,迷不知径,忽遇明灯巨火,正路昭然。若有执迷而不知信行者,固不足言,而聪明博雅君子,能于此者,原始反终研精覃思,则其所得又何待予之喋喋也。
据金·马宗素《伤寒医鉴》作“平城翟公序”
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脏腑配合甲、胆(手少阳)、乙肝(手厥阴)、东方木也。
丙小肠(手太阳)、丁心(手少阴)、南方火也。
庚大肠(手阳明)、辛肺(手太阴)、西方金也。
壬膀胱(足太阳)、癸肾(足太阴)、北方水也。
戊、胃(足阳明)、己脾(足太阴)、中央土也。
凡先言者为刚、为阳为兄、为腑、主于表;后言者为柔、为阴、为妹、为脏、主于里也。
十二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脏腑经络配合
寅三焦(手少阳)、卯大肠(手阳明)、辰小肠(手太阳)、巳包络(手厥阴)、午、心(手少阴)、未、肺(手太阴)、申、胆(足少阳)、酉、胃(足阳明)、戌膀胱(足太阳)、亥、肝(足厥阴)、子、肾(足少阴)、丑、脾(足太阴)、手足三阴三阳者,十二经络之名也。
手足经络配天地四时寅卯辰手三阳,天阳春也。巳午未手三阴,天阴夏也。
申酉戌足三阳,地阳秋也。亥子丑足三阴,地阴冬也。
合主表里(合音甘,入声,余不音者并如字)太阳、少阴合,阳明、太阴合,少阳、厥阴合;足与足合,手与手合。如∶足太阳膀胱水,合足阴肾水。阳为腑属表,阴为脏属里。
阴阳脏腑
肝与胆(厥阴)风木也,心与小肠(少阴)君火暑热也,包络及三焦(少阳)相火也(此为阳之脏腑)。脾与胃(太阴)湿土也,肺与大肠(阳明)燥金也,肾与膀胱(太阳)寒水也(此为阴之脏腑)。脾、心、肝、肺、肾兼包络(一名命门),为六脏。胃、小肠、胆、大肠、膀胱兼三焦,为六腑。
经络病证络者,正经脉道之旁小络,如支络、孙络之类也,皆营运气血之脉也,各宗于本经焉。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