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之一证。在寻常感冒。由风邪袭于皮毛。内合于肺。其证但鼻塞声重而不发热。人多目为伤风轻症。而忽视之。不以为意。然致咳之因。已有寒热内外之不同矣。若发热而咳。其病亦有传变。正不以咳为肺疾。概从肺经论治也。
太阳病表证不解与寒饮相合。因而致咳者。经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者。小青龙汤主之。盖内外合寒。非温不解。方用麻黄桂枝。所以去外寒也。半夏干姜。所以去内寒也。而佐以芍药五味以收肺气之逆。此纯温之剂也。至于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即用本方加石膏。盖其肺气已热。而中挟寒饮。上凌及肺。故不废麻桂之辛温。而加石膏以降肺金清肃之气。使水从下趋。此热因寒用。又非纯温所宜矣。若阳明热甚。
火来乘金。因热致咳者。不但误与麻桂。变证不小。即半夏之辛温亦所不宜。当遵仲景法以栝蒌根易半夏。而欲折阳明之热。舍石膏又谁与归。
其有自表入里。转属少阳者。经云。伤寒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主之。盖小柴胡汤之用半夏。乃逐饮之圣药。又有柴胡黄芩以和在表之邪。复用干姜五味以收肺气之逆。且有黄芩而干姜不嫌于过温。
有半夏而五味亦不嫌于过敛也。少阴为水脏。全赖君火以化气。故与太阳相表里。其有阳邪陷入阴中而咳者。如经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者。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汤主之。盖阳陷入阴。其人四逆。用柴胡以启其生阳。干姜五味化饮平逆。此乃和剂而非温剂也。若少阴君火自病者。如经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此已从阳热化气。其下利乃阳热下利。以猪苓汤分调水道。则烦渴平而咳利均止矣。凡此皆不宜纯温之证。其宜急温者。则如经云。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者。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主之。此则少阳本藏虚寒之病。阳衰阴盛。当急温而无疑矣。
衄血
衄血者。邪热在表也。邪在于表。宜以汗解。不得汗因致衄。经云。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此非麻黄汤之治衄也。谓宜麻黄而不根据法以麻黄汤发汗。乃作衄也。
又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此又非桂枝汤之治衄也。谓宜桂枝而不根据法以桂枝汤发汗。
乃成衄也。衄与汗同义。而衄家不可发汗。发汗则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
不得眠。是衄解之后。无再发汗之理。盖风寒在表。先犯太阳。从阳化热。逼血妄行。故经曰。阳盛则欲衄。又曰。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自衄者愈。是在经之邪。随衄而解。则知衄正邪解之候也。
至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阳明热甚则口燥。而热尚在于经。未入于里。
故但欲漱水不咽以此为欲衄之兆。亦以热在表故也。
太阳病当汗不汗。转从衄解。其不当汗而妄汗者。莫如误发少阴汗。扰动阴血。为变滋烈。
经云。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则又不得责其为表热矣。二者。一则误于当汗不汗。其变小。一则误于不当汗而汗。其变大。用药者可不慎欤。
第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