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伤寒寻源>第17章

第17章

发热
凡发热必察其表里有无兼证。而后可穷其致热之因。其但发热而表里别无兼证者。此内伤发热。不在此例。所谓兼证者。以外兼头痛恶寒身疼腰痛等证。此邪在表者也。内兼烦渴胸腹痛不大便或下利等证。此邪在里者也。发热特其见端耳。必互勘明确。辨证方的。
凡发热必责重太阳者。以太阳属表。统司营卫。而为诸阳之主气。经云。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外邪之伤人。多由于卫之不固。故论外感病。必自太阳起。然太阳虽主表。而其根起于至阴。此实表里上下。互相呼应。故由太阳而阳明而少阳。以及三阴。皆互见发热证详列于后。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不即发热也。其恶寒正发热之机也。论中所称为太阳病者。即指此脉此证而言。他经皆仿此。
太阳中风。发热有汗。其脉浮缓。风则伤卫。宜桂枝以解肌。太阳伤寒。发热无汗。其脉浮紧。寒则伤营。宜麻黄以发汗。然桂枝证全在热稀粥以助药力。取其
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至麻黄证始取大发其汗。此麻黄桂枝分治风寒。截然二法。不能混同施治。其或风寒两伤。营卫同病。经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大青龙汤主之。又云。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盖中风脉宜浮缓。而反见浮紧之脉。伤寒脉宜浮紧。而反见浮缓之脉。即易桂枝麻黄之成法。而主用大青龙汤大发其汗。此仲景治风寒之法。成方具在。而或谓仲景之法。详于风寒。略于温热。此大不然。仲景于风寒之外。特揭明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其辨证最要之诀。所以与风寒异者。全在渴不恶寒四字。风寒发热。必兼恶寒。今不恶寒。此宜辨者也。风寒发热。口全不渴。必待传变之后。口始作渴。今病初起即渴。此又宜辨者也。又有所谓湿温者。经云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又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此仲景但言湿不言温也。而以论中所列种种湿证。加以发热而渴不恶寒。则湿温之情状。自可比类而得。至于热病。仲景明云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此与温病同一口渴。而
病恶寒。温病不恶寒。又自有别。仲景处以人参白虎汤。则不惟有其法而并有其方矣。此太阳病初起发热辨证之大法。乃伤寒切实下手工夫。
有谓翕翕发热者。但表不里也。有谓蒸蒸发热者。自里而表也。太阳主表。其发热必兼头项强痛身疼痛等证。此皆太阳之部署。纯乎表者也。至阳明发热。则兼有烦满口渴等证。少阳发热。则兼有胸胁满痛口苦喜呕等证。而其脉皆主浮。太阳之脉。或浮缓。或浮紧。阳明之脉浮大。少阳之脉浮弦。若脉沉而不浮。三阴证中。亦互见发热证。其发热同而所以致热之因不同。不得以发热为邪在表。概从太阳发表例施治。
阳明发热。与太阳异者。经云。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盖始则恶寒发热。今恶寒自罢。虽汗出而热仍不解者。即转属阳明之候。当此时。无论风寒暑湿。所感不同。而同归火化。阳明病。仲景有发汗之禁。而治法宜分经府。其热虽甚而尚在于经者。宜以甘寒直撤其热。如经云。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也。其邪已入腑而犹汗出发热者。如经云。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又云。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