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论点是这样的:”在实验室人工豢养的情况下已经重复地证明,类人猿具有给人深刻印象的创造性推理的能力“,汉弗莱解释道,”但是当这种动物处于自然环境中的时候,它们没有任何与这些智力相符的行为。我必须了解有任何表明野外的黑猩猩在解决生物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时使用它的全部智力推理的能力的事例。“汉弗莱评论说,对于人同样可以这样说。例如,假定像灵长类学家观察黑猩猩一样,通过一副双筒望远镜来观察爱因斯坦,观察者很难从这位伟人身上看到天才的闪光。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他确实不需要使用他的天才。”或者自然选择是极其浪费的,使得灵长类——包括人——比它们真正需要的更加聪明,或者它们的日常生活比外来观察者看到的情况需要更高的智力。汉弗莱终于相信,这两种假设中的第二种是正确的。明确他说,灵长类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对智力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他提出,创造性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共同来保持社会。”灵长类学家现在知道,灵长类的群体内部的结盟网是极为复杂的。了解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是十分困难的,而这却是个体要取得成功所必需的。而且由于结盟关系的经常改变,使得这个任务更为艰难得多。因为个体总是寻求改进它们结盟的势力,常常为了寻求它们自己的最大的利益以及它们至亲的利益,个体有时发现,破掉现存的结盟并建立新的结盟,也许甚至与从前的对手结盟,是有利的。群的成员因此而发现它们自己处于不断变化的结盟格局之中,而在进行汉弗莱称之为社会的国际象棋的不断变化的比赛中要求有敏锐的智力。
社会的国际象棋的参赛者必须比用木头棋子比赛的运动员更有技巧,因为不仅仅是棋于难以预测地变换身份,马变成象,卒变成车,等等,而且结盟者也偶尔在两方问转来换去并变成敌人。社会的国际象棋的参赛者必得始终保持警惕,寻找可能的好处,注意意想不到的不利情况。它们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在灵长类社会中,对个体的挑战是要能够预见其他成员的行为。对于个体来说,一种办法是在它们的脑子中有一个巨大的智力库,它储存了作为它们伙伴的成员的一切可能的行动以及它们自己合适的反应。这正是那种叫做“深思”(Deep
Thought)的计算机程序如何能达到国际象棋大师所应有的水准的方法。然而,计算机在对任何一种特别的情况筛选所有可能的应付方法时比人的脑子快得多。它们还需要某些其他的手段。例如,如果个体能够监控它们自己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像计算机的自动装置那样地运转,那么它们会对某种情况下该做什么而发展出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意识。根据推断,它们因此可能预见其他人在同样情况下的行为。汉弗莱称之为内眼(Inner
Eye)的这种监控能力是意识的一种定义,它会给那些具有这种能力的个体以相当大的进化上的好处。
一旦意识被确立,就不会倒退,因为具有较差的意识能力的个体将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相似地,那些稍占上风的个体将会进一步受到偏爱。一场军备竞赛会接踵而来,驱使这个过程永远向前,提高智力并增进自我认识。当内眼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时,坚持不懈就会出现真正的自我意识,一种反映的意识,一种“内我”(Inner
I)。
这个假说是社会智力假说发展的一部分,它吸引了许多人的兴趣并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在一篇发表于1986年《科学》杂志上的关于灵长类研究的评论中,切尼?赛弗思和巴拉?斯马茨(Bar-baraSmtlts)都特别提到智力在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远大于智力在满足技术要求时的重要性。
而罗宾?邓巴(RobinDunbar)考察了灵长类许多种的大脑皮层——脑的“思想”部分——的不同的量。他发现,那些在大的群体中生活因而面临更复杂的类似社会国际象棋比赛的那种有最广泛的大脑皮层。他总结道:“这与社会智力假说是一致的。”在了解动物行为的革命,即推翻行为主义者关于动物没有心智能力的教条的革命中,有两方面的证据是重要的。一方面是设计一套具有开创性的实验,目的是在人以外的动物中发现自我意识即认识自我的迹象。第二方面是在天然栖息地中生活的灵长类中寻找使用巧妙设计欺骗行为的迹象。
像意识那样的个人经历,不是实验心理学家用常用的工具所能解决的问题。这可能是为什么许多研究者回避涉及非人动物的心智和意识的一个原因。然而,在本世纪60年代晚期,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GordonGallup)设计了一种自我认识的实验:镜子试验。如果动物能够认出它在镜子中的映象是“自己”,那么可以说它具有自我认识或意识。宠物的主人都知道,猫和狗会对它们在镜子中的映象作出反应,但是它们常常把它当作是另一个个体的映象,它的行为很快变得困惑和厌烦。(然而,就是那些宠物的主人会发誓,他们的猫和狗有自我认识能力。)这种实验是盖洛普一天早晨刮胡子时突然想出来的。他要求让做实验的动物熟悉镜子,然后在动物的额头上涂一个红点。如果这动物把镜子中的映象看作只是另一个个体,它可能对稀奇的红点感到奇怪并且甚至可能去摸摸镜子。但是,如果这个动物认出这映象是它自己,它可能会去摸它自己身体上的红点。开始盖洛普用一只黑猩猩做试验,这动物的行为表明好像它知道这是它自己的映象。它摸摸额头上的红点。盖洛普的实验报告发表于1970年的《科学》杂志上,这个报告对动物心智能力的研究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心理学家极想知道,在动物中有这种自我认识能力的比例究竟有多大。
回答是比例不太大。猩猩通过了镜子试验,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大猩猩没有通过。在不太正规的情况下,有些观察者声称曾看到大猩猩使用镜子,好像它们认出了它们自己的映象,观察者以此为例表明这些动物能自我认识。这是一条心智能力的分界线,一边是具有自我认识而另一边缺乏自我认识,如果自我认识一边包括人和大猿,而其余的灵长类和其他动物在另一边,将是有道理的。然而,有些灵长类学家,根据他们对许多种猴的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观察,认为这个界限过于严格。最近出现了一种排除性的试验,即“设计巧妙的欺骗行为”的试验。
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