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去年在马里安巴>第32章
阿尔比是弃婴,被一个有钱的剧院老板养大,成年后独自闯荡社会,他对人的孤寂,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社会的不公乃至生存的痛苦有非同常人的体验。1960年《动物园的故事》上演,阿尔比声誉鹊起,两年后《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面世,他已被公认为与威廉斯和密勒鼎足而立的人物了。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贝西·史密斯之死》(1960)、《小艾丽丝》(1965)、《微妙的平衡》(1966)、《美国梦》(1961)、《临终》(1971)和《海景》(1975)等。
阿尔比受法国荒诞派影响很深,他对“荒诞派戏剧”这一标签不感兴趣,曾唾骂百老汇那些一味迎合观众的庸俗浅薄的“现实主义戏剧”,认为那才是“荒诞派戏剧”呢,而贝克特等人那些敢于面对人类真实现状的作品才真正是“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剧派”。可见他与法国荒诞派在精神上是同声相应的。
《动物园的故事》是独幕剧,只有两个人物:流浪汉杰利和过着优裕生活的彼得。杰利与彼得攀谈,倾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孤独与寂寞,并试图让彼得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醒悟过来。他故意侵犯彼得,挤占他在长凳上的位置,并动手打他。彼得终于被激怒,拾起杰利丢在地上的刀子攥在手里。
杰利扑上去,让刀子戳进了自己的胸膛,死在地上。杰利曾试着与一条狗沟通,他爱它、恨它,都没有结果,现在他与彼得也无法沟通,他不能跟他“有所接触”,只有借助于那把致命的刀子,他俩才实现了“沟通”。从彼得身上可以看出,只追求个人物质享受,名誉地位的社会里,人自然而然会无视他人的存在,对他人的痛苦和需求漠不关心,杰利代表这个异己的、物质化的世界中对情感的需求。沟通与伤害和死亡相伴,这个结局似乎是对沟通的绝望,实际是人不堪孤寂之苦而试图打破隔膜的奋力一击。
在《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作者已从对生存困境的描述深入到如何活下去这个主题上。一对在大学教书的中年夫妇在深夜里接待了一对年轻人,这些人互相埋怨、讥刺、揭短,中年夫妇特别在儿子的教育、血缘等问题上争吵不休。丈夫为了报复妻子,说刚收到电报,儿子不幸死了。实际是他俩一直在谈论,为之喜怒哀乐的所谓儿子其实只是个幻象,他们根本就没有儿子。他们一直在咒骂这个社会不能分辨幻想和现实,表象与本质,他们自己也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中过活。什么是真象和幻象的区别?不知道。
“但是我们必须装做知道地活下去”,或者,装做不知道地活下去。生活需要幻想,但他们的幻想却又如此脆弱,如同他们的“儿子”,只需一句话他就不存在了。
阿尔比关注生存的形而上的痛苦,对存在的荒诞性有深刻感受,并擅长对日常生活中的陈词滥调进行讽刺性模仿,所以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开创了美国的荒诞派。而阿尔比对具体的生存痛苦也极敏感,作品充满社会批判的力量,这使他的作品与欧洲的荒诞派相比有了不同的风采。阿尔比在剧作中从不使用激烈的政治性语言,他说:“攻击具体事物或者攻击某种意识是没有①用的,你应该攻击的是无意识。”在政治生活中阿尔比却是个参与意识极强的人,发动抗议示威活动,集会演说,支持人权运动,反对种族歧视,非常①GerryMccarthy,EdwardAlbeeP24。
活跃。在这方面,他同萨特及其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比较接近。
六、拉丁美洲文学1.概述在战后世界文学的总体格局中,拉丁美洲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爆炸文学”现象更是引人注目。80年代,以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为代表的拉美文学作品风靡欧美及东方各国,《百年孤独》在十余年间再版百余次,甚至每周再版一次。在哥伦布之后500年,人们再次发现了这块美丽而神奇的新大陆。
拉丁美洲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中大量的神话传说,诗歌和戏剧,特别是浩如烟海,世代相传的口头传说;殖民地时期的纪事文学、宗教文学及巴罗克风格的宫廷文学;独立运动时期的新古典主义文学都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进入20世纪,以墨西哥作家阿苏埃拉《底层的人们》、哥伦比亚作家何塞·欧斯塔西奥·里维拉《漩涡》、玻利维亚作家阿尔西德斯·阿尔盖达斯《青铜种族》、委内瑞拉作家罗慕洛·加列戈斯《堂娜芭芭拉》、秘鲁作家西罗·阿莱格里亚《广漠的世界》为代表的“地域主义小说”,以现实主义方法表现拉美下层人民的生活,注重描写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地域主义小说在形式技巧上还比较单调,但为开创拉美民族文学迈出了第一步。
四五十年代,卡夫卡,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等欧洲先锋派的影响日渐扩大,卡彭铁尔(古巴),阿斯图里亚斯(危地马拉),博尔赫斯(阿根廷)、聂鲁达(智利)等人纷纷进行艺术实验,使这一时期的作品出现新的风貌:描写重点从农村生活转向城市生活,对精神领域的疾患与痛苦给了更多关注,在结构安排、时空处理和语言风格上也不同已往。
六七十年代,大作家辈出,流派纷呈,文学呈“爆炸”局面: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略萨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及心理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恐怖现实主义,电影现实主义,动物心理现实主义各擅其长,尤以前两种为最活跃。80年代后,文学的魔幻、神奇色彩有所消褪,写实的倾向抬头,现实主义小说与各种新小说共同构成众声喧哗的局面。
2.博尔赫斯——艺术迷宫的建造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8.24~1986)是阿根廷着名诗人和小说家。但在50年代以前,他在国内的声誉并不算高。1961年他获得国际性的西班牙福门托文学奖,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并被列入20世纪世界文学经典,从此声誉鹊起,成为拉丁美洲文学界的主要代表之一。博尔赫斯的小说和诗歌不仅为欧美人所接受,对中国80年代以后的文学也产生了相当影响。